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何姣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08-2-10 13:29:34
《科学》:中国启动本草物质组计划
大连化物所梁鑫淼等人已获科技部500万美元资助

 图片说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梁鑫淼等人希望通过本草物质组计划确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图片来源:Richard Stone/《科学》
 
2月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即将启动的“本草物质组计划”和围绕该计划引发的一些争议。
 
《科学》杂志指出,传统中药(TCM)利用1万种动植物成分,可组成多达40万种不同的配方。尽管在中国大城市,西医基本上取代了中医,但是在很多小地方,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医仍然是人们唯一可以负担的治疗手段。
 
《科学》杂志提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人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但是由于中药疗效不稳定,毒副作用严重,很多人批评说中药已经过时了。例如中国自封的科学警察方舟子,就称本草物质组计划不过是在“浪费研究经费”罢了。
 
本草物质组计划将通过高通量筛选,毒性检测和临床实验等寻找常见药方中的有效活性化合物和有毒物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郭德安博士也在致力于中药的现代化,但并未参与本草物质组计划,郭德安说:“我们必须保证中药是安全的,而且证明青蒿素不仅仅是一个特例。”据介绍,本草物质组计划将首先把重点放在癌症、肝病和肾病上,以及其他西医难以根治的疾病,如糖尿病和抑郁症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梁鑫淼领衔的一个研究团队刚刚获得了500万美元,用于启动纯化技术。中国的科技部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将该计划列入2010年启动的总额为7000万美元的一项大工程中去。今年春天,北京香山会议将特别为此召开一次规划会议。
 
《科学》报道说,现在已经有几方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化学家陈凯先院士说:“现在是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了。”上海传统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惠永正说,这项计划也会吸引药物公司,因为它可能会发现多种候选药物。
 
《科学》杂志说,自从毛泽东时代以来,中国政府就大力支持中医药,部分是由于西医对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太昂贵了。直到今天,在中国批评中医是伪科学仍然是个犯忌讳的事情。方舟子说:“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批评中医是不可想象的,差不多等于叛国。”
 
支持中药的人则坚持认为中药潜力巨大。然而每次有人声称中药获得了成功,中药有副作用的报道也会随之出现,这些副作用既有天然毒素引起的,也有杀虫剂等污染引起的。此外,中药剂量很难确定,不同地方和时节出产的中药药效不同,制造和煎制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不同厂家、药店生产的中药质量差异很大,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质量都有较大差别。郭德安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信任中药的原因。”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控制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本草物质组计划希望将中医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该计划是梁鑫淼最早的提出的,他相信中药确有疗效。“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疗效。”他说,最大的困难在于中药制造过程非常复杂。例如,梁鑫淼向记者展示了一幅红花的色谱图。红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肉疼痛。通常,化学家研究的样本中,一个峰代表一种化合物,然而红花的一个峰代表很多种化合物,而且进一步分离可以得到更多的峰。红花里含有至少1万种化合物,梁鑫淼说;“我们只了解其中的100种。”
 
因此,梁鑫淼等人决定采用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他的45人团队正在研制新的分离介质,中药将被分成含有多种相似成分的多化合物组。为了找出哪些成分是有疗效的,哪些是有毒性的,他们计划设计出本草物质组芯片,用以大批筛查化合物与关键多肽结合的情况。据说,扩大后的本草物质组计划会包括中国和国际上多所研究机构。
 
该计划也面临了诸多风险,其中之一是西方药物公司会利用该计划发现的化合物,稍作改进后研发出重要的新药,牟取暴利。为了防止这类情况发生,郭德安说:“我们鼓励科学家们不要过早发表研究结果,而是先做结构改进,”以便发现潜在的候选药物。“研究团队然后就可以为相似的一组结构申请专利。”
 
并不是所有的中医都看好这项计划,陈凯先说:“有人担心,现代化会令中医丧失传统。”然而惠永正说,为了将基于知识和演绎的西医与基于经验和推理的中医融合在一起,中医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然而方舟子评价说:“你能把占星术和天文学、炼金术和化学搞到一起去吗?绝对不可能。”
 
然而惠永正坚持说中医可以与西医并存,梁鑫淼则希望他的本草物质组计划将证明惠永正是对的。
 
(原文作者 Richard Stone,李娇对此文亦有贡献)
 
(科学网/何姣 编译)
 
背景链接
 
梁鑫淼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浙江温岭人
 
1987.07 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12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析化学获博士学位
 
1993.04 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05-12 访问德国GSF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生态化学所分析化学
 
1995.08 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