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为什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都是老人 |
国家科技奖呼唤年轻人冒尖 |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闵恩泽院士、吴征镒院士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是一项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的大奖。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召开和系列奖励项目的颁发,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科学气氛,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8个年头。8年来,除2004年空缺外,共有吴文俊、袁隆平、闵恩泽、吴征镒等12位科学家获奖。这些科学家以他们的发明和成果,以他们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世人的景仰和钦佩,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无疑,获奖的科学家们是伟大的。但仔细阅读他们的经历,笔者心中涌起一些遗憾。
纵观获奖的12位科学家,大抵是些老科学家了。从获奖时的年龄看,最小的就是2001年得奖的王选教授,时年66岁。其余的均已进入古稀之年,甚至是耄耋老人,如今年获奖的吴征镒先生,就已是92岁高龄。为什么每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都是老人?是我们的年轻学者无力问鼎?是我们的最高科技成果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取得?是我们的人才培养存在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这值得深思。
由于老者居多,所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中,属于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指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的大学生)也比较有限。仔细数来,仅有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王选(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李振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4位。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就没能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这就印证了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召集高等教育座谈会时的一席话:“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大师级人才呢?我想,这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反思。此问题如真能得到彻底有效解决,其效力不亚于几项科技进步奖。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