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科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葛坚:皮肤细胞或可变身视网膜 |
|
平凡无奇的体表皮肤竟可成为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的良药!近日在香港举办的“世界眼科大会”上,干细胞治疗黄斑病变等致盲性眼病的最新进展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我国眼科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葛坚教授介绍,今后有望通过基因重新编程,使人体皮肤、黏膜的成纤维细胞具备干细胞功能,使之“变身”为视网膜神经细胞,给致盲的黄斑病变和青光眼等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
移植干细胞可助盲者复明
在今年的世界眼科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就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最前沿展开交流,其中干细胞研究治疗致盲眼病,如黄斑疾病、青光眼等眼病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我国眼科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葛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青光眼、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神经性病变致盲后,临床医生几乎无技可施。如今,科学家们有望通过干细胞研究解决这一大临床难题。
葛坚教授介绍,将干细胞移植到视网膜,有望激活患者残存的视网膜神经元,或再生为视网膜神经元,同时为视神经细胞提供营养因子,从而有可能使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成纤维细胞具备干细胞功能”
那么,干细胞从何而来?葛坚教授介绍,除了通过传统的方法,将胚胎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外,自体的成纤维细胞也成为干细胞的另一来源,而这些自体成纤维细胞取材便利,可从体表皮肤、颊黏膜、眼球筋膜组织中提取。
“以往认为成纤维细胞不可能再逆向分化成干细胞样细胞,但现在通过基因编程的再程序化,便可使之拥有干细胞的特点和功能。”葛坚教授指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干细胞,没有排斥反应,可以用于修复或再生视网膜神经元,令致盲患者重见光明。
据介绍,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正在加快这一研究。这也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7年获得的我国眼科领域首个国家973重大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已完成小鼠的动物实验,“我们已明显地看到了成纤维细胞具备了干细胞的功能。”葛坚教授告诉记者,接下来将继续进行恒河猴的动物实验,最后再进行临床验证。
纳米技术解决青光眼术后并发症
除了干细胞研究,纳米技术在青光眼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也令人瞩目。据介绍,目前青光眼手术后的经典抗代谢药物在抑制术后疤痕的同时,也抑制了组织的正常愈合,从而会导致伤口渗漏、低眼压、黄斑水肿、甚至滤过泡感染等并发症。
“我们采用纳米技术将靶向siRNA药物制成纳米缓释系统后,将其置于眼部手术区域,可以定期释放药物,在抗疤痕的同时,又不抑制组织的正常愈合,希望达到两全齐美的效果。”葛坚教授介绍,这一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目前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疤痕化并发症的系列问题,目前该中心正在恒河猴身上进行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