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何祚庥 来源:科学新闻第二期样刊 发布时间:2008-12-08 15:20:1
《科学新闻》:国家科学顾问亟待破局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指出,“如果不从事政治活动,我会成为一名很好的科学家”。这样的表述,对很多科技工作者是一种鼓励。不过,要让科学更好地致力于构建创新型国家,践行科学发展观,除了寄期望于国家领导人自身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要推行一项已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制度——设立国家级的科学顾问制。
 
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科学决策,已成为制定国内和国际政策时必不可少的因素。也许有人认为这一问题可由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来解决。不然,现有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只是一个起协调作用的机构,说得直白一些,实际上只是部门利益折中的机构。当前在科技、经济部门存在的重大问题是: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超越了国家、人民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反,国家人民的利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举一个例子。现在正在执行的发展科学技术十五年规划,就有不少重大缺失。有相当一些事关国家安危和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在中长期科技规划中或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够。
 
美国是设立国家科学顾问的先行者。在科学界多年的推动下,1957年12月1日成立了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PSAC),充当总统和科学界之间的桥梁。PSAC不仅协助美国总统处理防卫的议题,也关心科学资助、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等科学自身的问题。总统科学顾问机制的建立使科学界的声音能够直接达到总统,表达科技界对科学事务的意见。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国家一贯强调专家治国,各级政府经常会请教科学家的意见,在很多时候,科学家的意见还能成为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那么是否还有必要设立国家级的科学顾问呢?
 
答案是肯定的。建立公开、公正的国家科学顾问制度,可以让国家决策科学化成为一种常设的机制,也能让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更多依赖于科学界基于证据的理性的分析判断。这一点在涉及到科学自身发展的问题上尤其重要。
 
近年来,许多利益团体可以打着科学的名义,借助媒体的轰动效应,兜售很多没有科学依据的声明。这在转基因作物和建造水坝等方面尤其明显。通过形成常设的科学顾问机制,真正科学的而不是伪科学的声音,能直通国家领导人。
 
美国的科学预算分布在能源部、国家航天局、国防部等各个机构,需要一个超脱的机构进行协调。而在中国,很多科技资源分布在科技部之外的中科院、航天工业总公司、核工业局等各部门,也同样需要对科技资源的全局性咨询建议。
 
不仅如此,一些科学管理部门自身也日益成为利益团体,在一些科学政策的制定和科学资源的分配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本部门的利益而非国家的总体利益。如果仅仅由这样的部门来统辖科技工作,其公正性和合理性值得怀疑。
 
设立国家科学顾问,让没有部门利益纠葛并能专心致力于研究国家、人民利益所在的科技专家们担任这样的工作,把科技决策程序化、制度化,则可能最大程度去抑制一些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也许有人会说,如何防止担任了科学顾问的资深科学家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者被相关利益群体侵蚀,做出不公正的结论呢?
 
应该说,这样的可能性很难杜绝。但是,这样的顾问是由国家领导人聘任的,其最终建议要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认同。
 
1958年,毛主席曾作出“全民炼钢”,“亩产十万斤”等在科学技术上是十分错误的重大科技决策,从而导致“大跃进”的全面失败!——其实,1958年,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只不过毛主席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曾经“登高一呼”,呼吁美国要“迅速发展讯息高速公路”。这对美国以及全世界经济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认为有了科学顾问制,一切科学决策问题就此迎刃而解。美国的科技政策也有缺失,如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美政府投入几百亿美元要求“攻克癌症”,但这一计划,却最终失败!
 
即便如此,科学顾问制的存在,能使中国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第二期样刊 观点)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