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论坛
博客
分类信息
论文
科研网址
实名举报
科学时报社
|
电子杂志订阅
|
English
|
RSS
|
直播
科学网首页
>
新闻中心
>正文
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3 2:2:23
科学时报汶川地震科学反思专题报道
在中国地震系统正在进行的“5·12”汶川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中,究竟有哪些制度问题和科学问题迫切需要回答,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并形成一组汶川地震科学反思专题报道。话题涉及政府临震之际的决策困境,备受舆论关注的地震短临预测卡制度,陷入失落困境的邢台地震实验精神,现有三大主流地震观测技术的评价,以及地震学者池顺良研制钻孔应变仪30年的探索历程。
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无防——记西昌地震实战演练
汶川地震反思: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被“卡”住的地震短临预报
邢台地震实验精神的失落
测震、GPS观测与钻孔应变观测
池顺良:行走在边缘的地震探索者
《科学时报》 (2008-12-3 A1 要闻)
更多阅读
科学网2008汶川大地震专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专家学者在北京研讨如何使汶川地震悲剧不再重演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预测地震试验
科技部公示973汶川地震发生机理等项目预算初步...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展开 回应大地震世界最快
中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有望明年上天
南方周末: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
国家留学基金将重点支持地震观测技术研究
中国地震局发布当雄地震灾害损失及烈度分布图
一周新闻排行
西北工大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剽窃论文网上曝光 博...
中国遥感地学之父陈述彭院士逝世 享年88岁
7人面试竞聘北航副校长 答辩会对师生开放
学术期刊主编频发自己文章 争议声中准备离职
《探索》盘点全球5位20岁以下最有前途少年科学家
《细胞》杂志一篇论文引起批评者“炮轰”
科学时报:江苏大学缘何三年连获全国“优博”
教授课上批评政府 女学生到公安局检举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