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易蓉蓉 来源:科学新闻双周刊样刊一 发布时间:2008-10-31 16:36:51
科学家必须重视专利陷阱
知识产权纠缠中国转基因水稻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如果要商业化,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的困惑?”这是9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论坛第三次会议上,大多数人认为应该重视并积极解决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周宜君作了中国转基因水稻知识产权现状的报告,报告提醒说,中国在转基因水稻研究中的大多数材料和技术含有国外机构所持有的专利。
 
被专利包围的转基因水稻
 
科学工作者通常采用标准技术和通用方法进行转基因作物研究,转基因的过程基本相似。转基因作物的不同,主要在于导入基因和受体植株的不同。
 
周宜君等人撰写的报告表明,一种转基因水稻的整个研发过程——从目的基因的筛选开始到最终得到植株——可能涉及的专利有数十项之多。
 
通过中英文文献检索发现,中国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种植的与转Bt基因水稻、转CpTI基因水稻和转Bt/CpTI基因水稻有关的专利共计25个,涉及多个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所拥有的专利,均在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授权。
 
今年5月,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发布报告《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调查涉及15项国外专利,这些专利集中在孟山都、杜邦先锋、拜耳和先正达等外国公司手里。
 
产业化障碍?
 
不过,转基因种子由于专利变得比较贵这一点似乎没有阻碍中国农民采用转基因的抗虫棉。山东菏泽种棉大户李站双告诉本刊记者,虽然转基因棉种贵得多,但是因为节省了很多农药费用,还是很划算。“现在哪里还有不种抗虫棉的?”
 
在最近的一次转基因科学、政策与安全性论坛上,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焜指出,中国转基因棉花的产业化进程表明,尽管转基因种子价格更贵,但转基因产业化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其收益占据了转基因带来好处的50%以上,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还降低了对农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改善了环境。主要受益者是农民和消费者,企业所占比例很小。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所长黄大昉则表示,专利问题要具体而论,因为国外公司有些专利没有在中国申请,有一些专利则过时了。而且,对基因的转化方法,中国科学家和国外可能不一样,种子的品种也不一样。
 
确实,有业内人士表示,专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也决不会扮演着阻碍农业前进步伐的角色。最早的三项转基因植物专利已经分别在2003年12月22日和2004年1月16日到期。专利并非恒久的钻石,它是有期限的。
 
“目前中国转基因水稻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前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多数研究者没有重视相应的知识产权问题。”周宜君说。
 
“当然,也有一些专利持有人尚未在中国申请专利。包含这些专利的转基因水稻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不会引起法律纠纷,但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可能会遭遇经济利益纠纷或法律纠纷。”周宜君补充。
 
解决之道:尽早签署MTA
 
“要顺利解决专利这个问题,就要看开发公司和科学家是否签署MTA(涉及专利的技术所有权和材料转移协定,Material Transfer Agreements,MTAs)。签署MTA,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争端。”周宜君说。
 
MTA的核心部分是知识产权条款,至少应陈述协定的签署方、合同的范畴、材料提供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接受方的权利和义务和争端解决条款和其他协定特征。
 
周宜君建议转基因技术研发者以后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尽量使用国内的或者自己单位所持有的专利;在使用外国专利时,与专利持有人签订正式的技术使用或材料转移协议。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