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郑其 来源:天府早报 发布时间:2008-10-10 9:19:0
汶川地震断裂带地震深钻计划将启动 许志琴院士主持

 
汶川地震断裂带的地震深钻计划即将启动,科学家们在映秀—北川以及都江堰—安县的断裂带上设定了4个钻井位置,期望通过这项地震深钻计划,从千米以下的地壳探知地震的机制,捕捉余震的信息。昨日(10月9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传来最新消息:即将实施的第一个钻井已于日前完成工程招标,计划于本月25日在都江堰虹口地区进行“首钻”,这是继江苏东海5公里深井长期观测站之后,我国第二个深孔长期地震观测站。
 
钻孔咋选址?
 
首要是离断裂带近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土资源部汶川地震科学调查组”启动,地震活动断裂调查组于5月下旬分为数支调查队,赶赴四川震区开展地震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立玮、付小方也参与其中。
 
钻孔看什么?
 
看岩石咋动看深部余震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志琴院士提出。“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和捕捉余震直接信息的最有效方法。”许志琴院士强调在汶川地震断裂带实施科学钻探的必要性。
 
孔要钻多深?
 
三口主孔2000米至3000米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提出了首钻设计方案,9月27日,设计方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联合评审论证。
 
钻井位置 专家们反复论证
 
日前,记者前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通过付小方工程师的介绍,从地震深钻计划的第一阶段——地震活动断裂带的调查开始了解这项庞大的科研计划。
 
付小方说,他们的工作重点主要以“汶川强震活动断裂地表破裂特征与科学钻探选址”为主,专家组成员共调查了400余处同震断裂和破裂地点,取得了汶川地震同震断裂、破裂与变形量的第一手资源,“这些第一手资料,是科学钻探选址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汶川地震的发生是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山脉受到挤压,在龙门山断裂带内主要有三条断层带,从北西向南东走向分别为,沿汶川—茂汶的龙门山后山断裂带;沿映秀—北川的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带;沿都江堰—安县的龙门山山前主边界断裂带。“我们所在小组的调查段南起崇州鸡冠山北止青川,对长约300公里、宽35—50公里范围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进行调查。确定钻井的位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此次的4个钻井位置便是众多专家反复论证后,才最终确定了方位。破裂带的宽度、距离主断裂带的远近便是选择钻井位置中较为重要的条件,距离主断裂带近、破裂带的宽度不会给后期施工造成较大阻碍是首选。”付小方说。
 
快速钻探 捕捉余震“情报”
 
日前,记者联系该项目参与科研单位之一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后得知,该项目将由许志琴院士主持。在此之前,我国首个位于江苏东海5公里深井长期观测站也由许志琴院士主持,建立该观测站的目的便是探测深部信息为涉及地质、地震研究和抗震设防工程提供数据。
 
谈起开展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的作用,付小方拿出地图,沿着断裂带走势解释:从垂直剖面看,龙门山三条断层带呈铲式叠瓦状向四川盆地推覆。地震发生时,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带从映秀镇至北川,长200公里断裂贯通,产生垂直和水平位移。汶川地震断裂带是一条往北西倾斜、向下以一定角度延伸的逆冲断裂带,进行科学钻探可以通过探知的信息来确定破裂面的产生、组成,断裂岩的分布等等让科学家更为了解地震成因的数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专家也表示,这项科学钻探不仅可以揭示汶川地震过程中的岩石行为,还能在深部无干扰条件下监测捕捉余震信息。
 
虹口首钻 众院士将达现场
 
9日,该所相关负责人告知了4个钻井位置:“第一口、第二口钻井位于都江堰地区,第三口井位于什邡,第四口井位于宝兴。”该负责人说,虹口地区将作为首钻进行深钻实施,该钻井先导孔为800米至1200米,随后实施的三口主孔科学钻探深度在2000米至3000米。9月28日,首钻的工程招标已结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地质队将承担首钻施工任务。“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相关专家均在设计中提出了解决方案。”首钻预计将于本月25日左右开钻,届时,主持该项目的许志琴院士等将抵达现场。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