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试验
北京时间10月6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应该在哪里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呢?一项新研究显示,他们至少应该在地球上碰碰运气,寻找由沉积岩构成的白色陨石。欧洲航天局在轨道上“释放”的两块岩石显示,类似这样的陨石能够携带生命痕迹并保护这些痕迹免受重返大气层时的热量和地表撞击损害。
身披蓝细菌外衣
长期以来,科学家便相信沉积岩和沉积粘土是寻找火星生命迹象的最理想所在。它们经常在水中形成,由慢慢沉积的成层物质构成,能够诱陷和保留微生物。但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未在地球上发现一块由这种相对易碎的物质构成的陨石。每一块发现的火星陨石均含有坚硬的火山岩,例如由冷却的熔岩凝固后形成的玄武岩。
法国奥尔良分子生物物理学中心的弗朗西斯·韦斯塔尔(Frances Westall)及其同事希望确定的是,撞击时脱离火星地表的沉积陨石能否在穿过地球大气层过程中幸存下来。他们将在地球上找到的两块沉积岩——每一块的直径大约在4厘米左右,外形类似一个圆屋顶——附在俄罗斯“Foton M3”号无人飞船外部。韦斯塔尔在接受《新科学家》采访时说:“这些岩石与可能在火星上发现的非常类似。”在轨道中飞行了12天之后,“Foton M3”号飞船重返地球大气层,最后在哈萨克斯坦着陆。
两块沉积岩是在澳大利亚和苏格兰形成的,里面含有曾在这两个地区生活过的有机生物的微型化石和化学痕迹。研究小组为每一块沉积岩披上一层活生物体外衣。这个活生物体就是Chroococcidiopsis,在地球温泉及其它极端环境下发现的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蓝细菌,据信是能够在火星严峻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少数生命体之一。
大部分熔化
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17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让每块沉积岩的一半以上熔化,熔化后的表面呈奶油色,像玻璃一样闪闪发光。此前测试沉积陨石强度的实验——STONE 1和STONE 5,利用的是易碎的白云石和沙岩样本,撞击后粉身碎骨。但此次STONE 6实验使用的岩石因含有二氧化硅,并没有遭遇粉身碎骨的厄运。
撞击后,科学家在原子水平下对每一块岩石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它们运送的生命签名是否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幸存下来,分析结果在上周举行的欧洲行星科学大会上公布。实验中用到的澳大利亚沉积岩是在沙层中形成的。此次太空之旅中,这块沉积岩中所含的35亿年前的生物体微化石幸存下来。在来自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泥岩中,生命体的化学痕迹仍可以被探测到,尽管热量改变了这块泥岩的成分。
烧焦的残骸
Chroococcidiopsis细菌被置入面向飞船的沉积岩表面,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受到这两块2厘米厚的沉积岩保护。但即便如此,它们也没有幸存下来,虽然烧焦的残骸幸免于难。韦斯塔尔对《新科学家》表示:“我们认为是岩石后面冒出的火焰把它们烧焦的。”
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大卫·麦凯(David McKay)说,根据五花八门的“陨石猎人”的报告,一种有关生命痕迹幸存的解释为,陨石在坠落后快速冷却直至接触地面。也就是说,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被加热的只有岩石外部的一个薄层。麦凯说:“这项实验说明陨石内部并未受重返大气层这一过程影响。”陨石猎人通常在冰冷地带对面寻找黑色物体,例如澳大利亚。但在此次实验中,沉积岩的石英外壳却熔化成奶油色。韦斯塔尔说:“我们应开始寻找淡颜色的陨石。”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