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维楷等 来源:《土壤利用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1-3-17 14:58:16
选择字号:
森林采伐严重影响土壤有效养分
 
由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森林分布集中,过去几十年(1970-1998)一直是森林采伐的重要对象,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皆伐迹地,地跨川西北、青海南部以及藏东北地区。而高山森林在维持源区生态系统稳定以及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有效保护高山森林,加快大面积的皆伐迹地植被保护、恢复与持续管理,促进源区生态功能恢复已成为高山林区以及江河源区生态保护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三江源保护区工程的启动,这一重要区域的森林保护和恢复重建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虽然对迹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有过试验研究,但是相关迹地植被恢复与森林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采伐迹地土壤性质及演替规律更是较少研究。长期以来,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山森林采伐迹地演替过程及其动态也仅有过概念性描述和记载。对高山森林采伐迹地次生演替恢复的理论认识不足,特别是土壤演变认识缺乏,使得当前的高山迹地森林恢复重建策略与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导致现有技术应用常常失效,形成高山迹地造林成功率低的局面。强化高海拔林区采伐迹地土壤演替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无疑成为突破现有认识局限、寻找恢复重建与管理的有效策略的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包维楷课题组对采伐后4、5、10和17年的自然恢复迹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以原始冷-云杉林为对照,结果显示:随着采伐后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持续降低;有效养分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受森林采伐的影响。通过退化指数综合比较发现,对采伐迹地放任不管,加上季节性放牧活动干扰,短时间内几乎所有土壤性质均呈现退化趋势。因此,改善对采伐迹地的管理是维持采伐迹地土壤质量和长期养分平衡的关键,停止人为活动(如季节性放牧活动)是采伐迹地土壤恢复的重要策略。
 
该结果发表于《土壤利用与管理》(Soil Use and Management)(DOI: 10.1111/j.1475-2743.2010.00324.x)。(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土壤利用与管理》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