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婷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0/8/5 10:54:44
选择字号:
中传:取消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传媒大学了解到,8月3日,该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旨在破难点、去痛点、疏堵点、补漏点、除弱点、扫盲点。

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

此次改革中,中传博士研究生招生将全面实施并完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坚持能力素质与知识考核并重。

在材料评议环节,将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的考查,以确保所录取的博士生具备良好的学术基础,并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

初试(笔试)科目将通过设置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等笔试科目,加强对攻读博士学位所必须的学科基本素养和学术基本功底的考核,从招生源头解决博士生学术写作能力差、人文素养薄弱等痛点问题。

复试考核中,将设置学术答辩环节,要求考生以答辩形式重点介绍本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或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研究计划。

此外,中传将设置绿色通道,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对于材料评议阶段发现的优秀考生,或者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考生,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

硕士招考初试达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中传将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

复试中,将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

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考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

复试考核环节将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

对于艺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硕士)招生,中传将通过初试考查人文社科基础和写作能力,材料评议考查综合素质,复试考查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艺术硕士招生选拔模式,确保录取的艺术硕士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

文献考试3次不及格者将被终止培养或分流

中传的改革还包括,在博士生、学硕生、专硕生培养与学位授予中细化、标准化每个环节的要求和考核机制。

包括建立基本文献阅读制度,明确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

建立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制度,明确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时间1天半,其中笔试时间为1天;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笔试时间为半天。重点考查研究生对本领域内基本文献、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和学硕生基本文献考试均为3次机会,3次均不及格者,终止培养或实施分流。

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

此次改革中,中传还在规范博士生和学硕生科研训练、专硕生实践训练,设置多元化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博士生参与教学实践、进行国家级项目申报书撰写,明确参与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学期汇报、读书报告等活动的形式与数量。

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调整和完善研究生课程改革,博士生课程中,将《学术写作》课程落实到博士生公共必修课程,将公共英语内容替换为《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设置两到三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一级学科或门类必修课。

学硕生课程构建以史、论、法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将论文写作课程纳入学位课程类,将外语文献精读或选读课程与公共外语同等看待。专硕生强化实践课程,全面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学、创作教学内容比例。

2021级起,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

中传将强化过程评价,实行研究生学术进度学期汇报制度,博士生每学期汇报个人研读文献、学位论文进展、科研成果;明确要求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两个学期、学硕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

实行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预审制度;明确文学类和艺术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3小时,工学类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中传还将深化专硕培养改革,还原专硕生培养本质,设立多元化专硕毕业考核方式,突出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

此外,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

导师管理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

在导师管理方面,中传将通过实行评聘分离,动态管理,打破导师终身制。

在结果评价上,建立分级、分类评审体系。实行学术型、专业型导师分类评审;校内导师、校外兼职导师、校外业界导师分类评审;普通、破格、重大影响力导师分级评审制度。

博导资格实行校外同行双向匿名评议,设立破格型博导、硕导资格评审通道和专硕导师资格评审通道。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注重对导师爱岗敬业奉献度、所指导学生培养质量情况、代表性科研与创作成果情况等的考查,有奖有惩,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

同时,探索增值评价,破除“唯项目”倾向,建立多样化成果代表作制。对于未达到岗位聘任科研项目成果要求的博导,实行重大预期成果制,签订协议后可申请岗位聘任招收博士研究生。

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

中传还将建立“1+1+1”模式专硕导师组工作制度,即:专硕导师组配备1名专硕导师、1名学硕导师和1名业界兼职导师,对专硕研究生的知识理论体系架构、专业技能传授、创作实践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全面提升专硕生的理论功底、专业技能与创作实践能力。

同时,设立专硕导师资格评审绿色通道。选拔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专硕导师,打破对参评硕导资格教师在入职年限、学位、职称、发表论文与承担项目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助力年轻教师成长,解决专硕导师不足的“堵点”。

取消学硕校外兼职导师,校外兼职博导聘任需求由学校统筹,聘任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2+2+2学科、智能媒体领域的学界杰出人士。

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各层次的论文查重抽检制度

此次改革中,中传将建立覆盖博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所有专业培养全流程、各环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师德师风、生源质量、学术成果、教书育人、学位论文、学生就业发展及导师尽责评估等七大类指标,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在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年度质量评价。

中传还将建立覆盖所有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各层次的课程结课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并探索实施把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同学位论文一起公开做法,倒逼导师重视学位论文指导。

同时,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奖惩系统,根据质量评价结果依规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进行奖惩。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质量评价与其年终考核评奖挂钩。

设立针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培养校长奖”和针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生导师校长奖”。

关停17个专业方向,调整47个专业方向

澎湃新闻还了解到,中传将全面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一级学科设置,突出传媒优势和特色。

中传通过改革,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重新规划设计了计算传播学、艺术传播学、媒介与国家治理、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等19个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体现学校特色、学科发展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新专业方向。

中传还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愿作为的教学单位主动开办建设交叉学科,学校视情况予以扶持或调整,以破除懒政、荒政现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