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20/8/2 18:53:24
选择字号: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悉,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历经为时半年的调研、讨论和研究,观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初步形成、指标体系基本确立、平台建设全面展开、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与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进一步建立。目前该工程的规划部署、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顶层设计项目和青藏、黄河、黑河三个示范观测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

为进一步凝练阶段性成果,破解观测体系建设中面临的 “瓶颈”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召开“国家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研讨会,吴国雄、郑度、周成虎、夏军、于贵瑞、刘炯天6位院士专家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设国家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意义重大,已有工作初步解决了自然资源分类、区划、站网布设、指标体系等关键技术难题;融合共赢的合作机制模式,数据、人才、成果汇聚观测平台保障体系建设等初具雏形。

与会专家建议,要强化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坚持点、线、面结合,深入研究观测站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建议成立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把观测体系建设引向深入,更加聚焦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瞄准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加快促进该项工程建设,成为支撑指挥中心跨军地改革转型发展、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

据了解,依托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工程,可以获取反映资源间耦合作用过程、变化趋势等等关键数据,从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自然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警,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这是一项战略性、紧迫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到2023年将初步构建完成整体建设,形成指标体系完整、站网布局合理、运行稳定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国的全要素、全天候、天空地立体观测能力,建设完成集观测网、数据平台、决策支撑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为国家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兰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20余个单位的48名领导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