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8/1 21:20:50
选择字号:
一篇Nature/Science奖百万成为历史!
5高校教师谈论文与奖励“脱钩”

 

曾经发一篇CNS(指3个顶级期刊Cell 、Nature和Science)论文奖励高达100万元,如今终于成为历史!

7月29日,科技部、基金委发布重磅通知,明确“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与奖励奖金挂钩。”

此前,教育部也曾发文强调,“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的奖励”。

“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很低,论文奖励占收入的大部分。一旦取消,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

“取消奖励,就减少了为发而发的论文。大家有更多机会投入到长期研究中,能够净化学术风气”;

“高校可能会在名义上进行综合考核,其实赋予论文的比重仍然较大,打擦边球”

……

论文与奖励脱钩,将对科研人员和学术界带来何种影响?对此,《中国科学报》调查采访了5位高校教师。

曾经的高额论文奖励:每篇Nature/Science 100万

过去,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高校都会对发表SCI论文进行奖励。如果发表在顶级期刊上,奖励会更多。

例如,《中国科学报》注意到,有单位明确规定,发表一篇CNS论文,奖金高达50万元,有的机构甚至奖励100万元。

某高校奖励标准

某市区奖励标准

对此,有科研人员指出:“部分高校明文规定奖励标准;也有些高校的奖励涵盖在岗位津贴中,岗位级别不同,薪酬不同,要求的论文数量、期刊也不同,达不到对应的级别要求,就自动降级;还有些将论文换算成‘绩点’,比如一篇JCR 1区论文对应600点,1点约等于50元,即3万元。”

“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是这样,明里暗里都会对论文进行奖励。”该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

7月29日,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与奖励奖金挂钩,不使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专项资金奖励论文发表。”

其实,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其中明确,“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并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在7月31日前检查修改相关制度文件及建设方案。

两次重磅通知,彻底将论文与奖励“脱钩”。这会减少科研人员的收入吗?没有了论文和奖励驱动,他们做科研的积极性是否会受到明显影响?论文“注水”、造假问题将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改善?未来的考核体系何去何从?

以下为5位高校教授的心声。

收入会下降吗?积极性是否受影响?

▲ 李立(化名,东部地区某高校副教授):

肯定会影响收入,而且影响非常大。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较低,我的科研奖励在学校里算中等水平,科研奖励占收入的比重较大。甚至有部分同事的科研奖励可以达到百万元,他们受影响也很大。

这自然也会影响积极性。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而言,结婚生子、买房等生活压力很大。生存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发展呢?

我现在很纠结,也很迷茫。如果论文奖励全部取消,没有经济保障,做学术对我来说就是奢望。

▲ 蔡宁(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我认为不会影响我的收入和积极性。对我们这种研究型大学而言,发表论文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同行认可,另一方面基于项目评审、结题需要。普遍是没有额外奖励的。

▲ 喻海良(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我是年薪制的,对我的收入没有影响。

是否有利于改善论文注水、造假现象,鼓励大家追求高水平研究?

▲ 李立:

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对于我们这种“双非”高校来说,想要做出高水平研究是非常困难的,也不能拿对清北的要求来要求所有高校。况且,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没有足够的数量积累,也很难一下子有高水平的研究。

▲ 蔡宁:

我认为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把发表论文变成指标竞赛,按照数量排序打分。在进行学术评价时,还要注重文章内容、影响力等。

但对论文造假作用不大,很少有人为了奖金去发注水论文。

▲ 喻海良:

还是有帮助的。在缺乏论文的时候,奖励一下,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不缺论文了,缺的是有影响力的工作。这也会使老师专注于重大问题和重大发现,少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老师如果追求快速产出,就会影响带的学生,对整个科研环境很不利。

层次较低的高校取消了奖励,还会有人去吗?

▲ 蔡宁:

对于高层次学校来说,不缺论文,也就没必要奖励;

而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层次较低的高校来说,缺乏学术论文,或者说缺乏优质期刊、高水平的论文,进行奖励是一种提升学术水平、提升排名的措施。等到论文质量、数量提高了之后,无法支付高额的奖励费用了,奖金水平自然就会降低。

但如果这些高校取消了奖励,谁还会去呢?

▲ 马军(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

论文奖励利用的是“鳗鱼效应”。学校财力有限,能拿到高额奖励的人是很少数,但可以进行招聘宣传、吸引人才。

脱钩后,如何考核高校教师科研绩效?

▲ 李立:

论文不奖励的话,可以将论文奖励的钱打包到聘期任务中,不再按照职称级别制定聘期任务,而是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聘期任务。给基本工资,完成聘期任务的话可以额外给钱,那就可以将论文与奖励脱钩,这样也不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 喻海良: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考虑学科差异,像医学、环境、能源等,影响因子如果低于10,就不算好的研究,但像海洋领域、机械制造等,影响因子高于2或3,就算是非常好的了。

▲ 张风(化名,东部某高校教授)

国家政策出台之后,学校自然也有相应出台应对政策,没有哪个学校只凭论文进行奖励,宣称的是“综合考核”,但论文确实是所有考核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

学校要比排名、比优势学科,对论文有迫切的需求,就把指标分配到了每个老师和学生头上,而且每年还会增加。工资收入、招生人数、实验室面积、办公室面积等等,所有能想到的资源,都和绩效挂钩。

奖励奖得让人心跳,惩罚罚得让人活不下去。

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怎么执行。

▲ 马军:

高校的奖励不止论文,还有申请的课题项目、获得各种奖项、专利转让与发表等等。这里面最容易做的就是发表论文,所以大家都去做简单的事儿了。国家想纠偏,初衷是好的。

高校在执行的时候不能“一刀切”,片面得把对科研成果奖励理解为论文奖励。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展现方式,体现了劳动,也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延伸和成果,完全取消论文奖励并不适合。

我认为高校可以设定一个奖励上线标准阈值,动态调整。高校应因地制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分级实现年薪制,可以一定程度促进科研团队融合,减少科研个体户。

参考资料:

http://ftz.gd.gov.cn/zhl/content/post_2701318.html#zhuyao

http://www.zbjy.cn/lwfm/57536.html

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0/202007/t20200729_158040.htm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