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7/22 9:33:33
选择字号:
糖,如何搅动世界

 《糖的故事》,[英]詹姆斯·沃尔韦恩著,熊建辉、李康熙、廖翠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出版,定价:59元.jpg

      《糖的故事》,[英]詹姆斯·沃尔韦恩著,熊建辉、李康熙、廖翠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出版,定价:59元

超市里,一杯无糖酸奶的价格是普通含糖酸奶的数倍;把大大的“0糖”字样印在外包装上的气泡水成为都市白领的新宠。另一方面,满大街的甜品店依然生意兴隆;多少立志减肥的小姐姐要从深夜的一口甜食中寻找治愈感。人为什么一面害怕糖,一面又离不开糖?

如果把这小小的一罐糖放置于宏大的世界史中去考量,你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远非“嗜甜是人类的天性”这么简单。17世纪,糖是如何从美洲的糖料种植殖民地被运到了欧洲王公贵胄的餐桌上,并加强了他们对甜的味觉偏好?19世纪开始,糖为何能成为工薪阶层的生活必需品,这又给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此后,糖在成为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甚至引发战争的关键因素的同时,为什么仍在被大量地生产和消费,从而给人类带来愉悦?

英国约克大学荣休教授、种植园经济史学家詹姆斯·沃尔韦恩的著作《糖的故事》,试图探讨的正是糖背后的人类历史问题。

甜蜜背后

2016年夏天,全球几亿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欧洲杯总决赛赛场的电子屏幕上可口可乐公司投放的广告:“我们的新产品不含糖。”

看到电视里闪烁的广告词,沃尔韦恩想到的是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是二战及战后物资紧缺、需要限量配给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毫不掩饰对糖的渴望。孩子们把报刊店称作“糖果屋”,从这里得到的一点点糖果都足以令人兴奋。家庭主妇们聚在一起抱怨糖的短缺,想尽办法利用配额物品、甚至生活必需品去交换糖。糖和茶壶一起被摆在餐桌上最显眼的位置,平日里的社交生活因这些甜茶而顺利展开。糖无处不在,是快乐的象征。虽然那时候人们的牙病越发普遍和严重,但没人意识到这与糖有关。

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糖的看法悄然起了变化呢?现代医学对高糖饮食的警告能够阻止早已习惯的人们过度食用糖吗?在这背后,食品和饮料产业的商业逻辑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为历史学家,沃尔韦恩的思考不止于此,他追溯的触角伸得更远。他发现,17世纪左右,糖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人阶层和权贵之士才能消费得起。然而,随着欧洲在美洲建立起糖料种植殖民地,这种情况开始改变,糖变得更加便宜、广泛普及且风靡一时。到了19世纪,糖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工薪阶层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在这份甜蜜的背后,是历史上最可怕、最具破坏力的人口贩运。成百上千万的非洲人背井离乡,在最危险和屈辱的情况下,被贩卖到数千英里之外,成为糖料种植园的奴隶。此后被引入糖业经济的契约劳工,经历着与之相似的命运。在沃尔韦恩看来,西方世界为了其自身的享乐和利益设计了世界上最残酷的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并使之合理化,这是糖产生的恶劣影响。

同时,为了谋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劳工们被驱使着焚烧了原始森林,在清理出的土地上种植糖类作物,这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到了1900年,糖料种植和加工已遍布世界各地。对产糖区的控制被各国视为决定其实力和战略的重要因素,这对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现代医学不断证明,人们对糖的偏爱与肥胖等全球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但人类对糖的需求仍在日趋旺盛,商业、政治与健康观念的博弈正在展开。

与糖结缘

这就是沃尔韦恩讲述的关于糖的故事。其实,早在这本书写作的50年前,沃尔韦恩就已经与糖的历史结缘。

20世纪60年代,沃尔韦恩与朋友迈克尔·克拉顿在牙买加工作和生活了三年,共同完成了著作《牙买加种植园:沃西·帕克糖业公司史(1670—1970)》。这项研究不仅使他意识到糖和奴隶制的重要性,还促使他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英国的历史。此外,他还担任了学术期刊《奴隶制与废奴运动》的联合主编。

沃尔韦恩亲身经历了英国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在长期研究种植园经济史、奴隶制和社会史的过程中,他更是深刻理解了西方殖民国家是如何在新大陆残酷地压迫原住民和奴隶,如何利用战争、文化、制度、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彼此倾轧从而导致世界格局的动荡的。

“他的研究经历和生活阅历为《糖的故事》的写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该书译者之一熊建辉说,“这使他能够从贸易史、殖民史、战争史和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探讨糖是如何搅动世界的。”

《糖的故事》一书内容共16章,沃尔韦恩从16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糖背后的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从人们对甜味的传统偏好、牙病肆虐、糖与奴隶制到肥胖问题、当下的饮食之道、征收糖税及其他措施。“他围绕糖的话题作了全方位的透视。”熊建辉说。

糖的启示

糖是个能引起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从本书得到的关注度就可见一斑。在各个新媒体平台推送的图书信息,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几十万的阅读量。

熊建辉在Book Depository网站搜索《糖的故事》英文版的发行情况,发现其已经排在畅销书的榜单里,从2017年7月出版至今有将近30万册的发行量。“没有任何其他产品能像糖那样深刻地改变世界,没有其他书像《糖的故事》那样揭示出糖对世界的影响是那么深远。”英国历史学家、BBC《文明》节目主持人戴维·奥卢索加评价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出版人周刊》《书目杂志》等媒体也对该书给予了赞赏。

搜索英文版情况时,熊建辉有个有趣的发现:《糖的故事》英文版有三版不同的封面,一个封面上只有一棵普通的糖类作物,另一个封面加上了种植园奴隶劳作的情景,第三个封面上则是人们享用糖的场景。“这三个封面恰好反映了作者梳理的糖搅动世界的历史过程。”熊建辉说。

虽然该书的形式和内容都颇为用心,也得到了不少好评,但仍有媒体和读者指出了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作者是否把糖的作用无限夸大了,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之间的互动与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应该被更深刻地反映出来,阅读时各章节内容跳跃性较大,以及今天人们批判的并不是糖,而是过度食用糖,等等。

尽管如此,熊建辉认为这本书对于当下的我们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今天,这本书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饮食和健康问题背后隐藏着怎样复杂的因素。书中对于食品和饮料行业过度滥用糖、吹嘘糖的作用、对政治的游说和影响,以及对征收糖税等方面的讨论,对我们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启示。”熊建辉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