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0/5/19 10:08:45
选择字号:
《自然》发评论文章:
科技界有责任构建粮食“真实成本”框架

 

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食品》杂志日前刊发一则评论文章称,如果制定的粮食价格能更好地反映粮食环境成本,则可以促进更加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科研人员在构建能够展现粮食的真实成本的框架方面责无旁贷。

这篇题为《粮食的真实成本》的文章称,粮食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大多数影响,其实没有在经济上体现出来,人们因此不会有“为它买单”的感觉,这也是经济学所谓的“隐性成本”,即粮食的市场价格与其综合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这种对粮食的真实成本的疏忽,会导致粮食系统发生混乱,这其中最紧迫和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不良生产实践和可丢弃的文化的盛行。这种文化客观上鼓励了浪费、加剧了污染,进一步使消费与生产脱节,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内的不同个体,其实都会感受到过度消费模式所带来的后果。

文章认为,虽然人们无法将粮食的社会文化因素与环境因素“明码标价”,但是,根据真实成本原则来对粮食进行定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平衡造成污染和为污染买单二者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粮食对环境的影响。

对真实价格的计算需要应对一些挑战,譬如,哪些因素应纳入考虑,无形商品该如何评估,以及那些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长期影响该怎样归因。尤其是当消费者愿意为污染付费时,可能会导致价格依然容易被接受,从而失去了抑制作用;如果价格强行上涨,贫困人群又可能面临买不起所需粮食的困境。对于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不仅要遵守更严格的可持续性标准,还要应对这些情况带来的波动。但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有助于克服这些问题,而法律条例可以通过对污染行为的硬性约束,对市场激励机制发挥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

文章最后指出,科学研究对于发现有效的定价机制、评估真实定价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如何减轻对敏感群体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政策会确保真实定价能够减少污染、减少浪费,并促进食物链的积极重组等。而科研人员应是研究粮食真实成本的主体,他们可以为如何成功实施政策评估指明方法,并为一些争议的解决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