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31 20:45:05
选择字号:
医工企联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从2002年推出首代产品,2016年第三代产品获得注册证,到2019年与企业签署成果转化协议,北京积水潭医院用近20年时间,完成了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之路。

“这个项目,是医工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介绍,目前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产品已在全国305家医院推广使用,应用案例8000余例,提升了手术精准化、微创化、安全化。

“医工企联合转化,形成‘三元素-三循环’机制,是医院成果转化形成的重要经验。”积水潭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作为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的重要发明人,对成果转化感受颇深。

成果光卖出去不是成功的转化

早年间,积水潭医院就有多项专利成果被企业收购,并获得了很好的价值回报。

医院创伤骨科研究所的孙磊研究团队历经十年研发,用人及动物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成功制备出了“软骨修复支架材料”,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该成果转化至北京大清生物公司,合同额100万元。

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十余年研发的“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具有弹性好、可有效吸收震荡、无摩擦等优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2015年,该成果转让给无锡宝通医疗公司,合同额150万元。

“从形式上看,两个成果都实现了转让,医院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于洋说,“但最终产品因为没能大规模应用,并没有走向市场化。这告诉我们,成果光卖出去,还不是真正成功的转化。”

这样的案例,倒逼着积水潭医院的成果转化模式进行变革。

首要是做好政策和制度保障。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政策,积水潭医院制定了成果转化制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任正副组长,成员包括科技、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医学工程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法律顾问和专家。

“大部分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收益处置等敏感环节是陌生的。”于洋说,把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拉到领导小组里,“医生们不用再去各个部门沟通了,既能使他们成果转化的利益得到体现,又能保护医生职业的正常发展。”

同时,积水潭医院进一步规范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所取得的净收入,在经费到位后按比例分配,70%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人员发放奖励和报酬。政策引导方面,成果转化与职称晋升挂钩;医院报销专利申请费及70%专利维护费等。

多元开放的转化方案

科学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解决了医院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田伟所在的“医工企联合研发转化团队”是一个创新力非常强的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陈杰,内固定研究学会(ASIF)亚太主席王满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天智航公司董事长张送根,联影医疗公司总裁张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胡颖等。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协同创新。”田伟回顾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的研发之路时说,大学主要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医院重在临床应用推动,工程人员瞄准工程设计,企业在于将技术商品化。

目前,田伟团队已经推出了第三代“天玑”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这是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精度达到0.82毫米,可适用13个部位手术,具有多模式医学影像兼容、多种配准方式等特点。同类产品中,法国ROSA Spine产品精度只有2毫米,且只适用于1个部位,术中还需依靠标记物配准。

研发之初就吸纳天智航公司、联影医疗公司等企业的加入,双方共同针对产品进行深度联合研发,既促进了医院与企业间的了解互信,也使产品走向市场之路变得更为顺畅。

2019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天智航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协议,技术合同额近亿元。于洋介绍,成果转化方案包括三部分:积水潭医院专利包进行价值转化,天智航公司出资设立“研究基金”,天智航公司投资建立“联合实验室”。

积水潭医院的专利包中,包含以积水潭医院为专利权人的8组专利,按照评估价值,以排他许可方式,向天智航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分年实现全部价值交付。

天智航公司支持积水潭医院成立“智航骨科研究发展基金”,同等条件下对研究成果享有优先转化权;经费自2020年起每年拨付,连续5年。同时天智航公司推动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联合基金中设立“智慧骨科”专题,共同鼓励推动骨科机器人研发与持续创新。

天智航公司在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投资建立“智能骨科联合实验室”,企业承担房租、实验室装备及建设成本,积水潭医院享有10年无偿使用权。

多元化、开放式的转化方案,既使研究人员和医院的利益得到了体现,后续双方的深度融合,也将使联合研发得到更好的保障;同时,既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科研攻关,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目前,经医院与企业共同努力,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已在全国推广,天智航公司也成为全球又一家实现盈利的手术机器人公司。

医工企机制立足临床需求

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成果的成功转化,让积水潭医院意识到“医工企联合转化”的重要性。

于洋介绍,积水潭医院进一步拓展医工企联合转化优势,开展了多项合作。例如,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医工融合战略合作联盟,研发神经阻滞机器人;与中国科学院成立中科院积水潭骨科研究中心,研发新一代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与清华大学、易迈医疗公司合作,研发智能人工关节试模。

积水潭医院还形成了医工企联合转化的“三元素-三循环机制”。田伟介绍,“三元素”就是医、工、企,“临床医学需求,在成果转化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循环包括“医工研发循环”,从临床医学出发,医工协同研发,产品实施反馈;“工企调控循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制造流程优化,实现产品技术服务;“医企互促循环”,产品通过临床应用,实现市场化推广,指导个体化医疗。

“这样的成果转化机制,在于保证产品是瞄准临床应用需求的,不至于成果无法实现应用。”于洋说。

目前,通过医工企联合,积水潭医院研发了多项成果,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创伤骨科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基于膝关节的运动学与力学个性化UKA机器人等,都实现了转化应用。

于洋表示,下一步医院努力的方向,是要探索成果转化与绩效和职称晋升挂钩的更好机制,搭建更专业的转化平台,探索自行投资或成果作价入股等转化方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