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伟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31 19:05:42
选择字号:
从想法流与身体认知看在线交互技术的新契机

 

3月31日,受全球疫情影响,联合国宣布,联合国75周年的数千场活动将搬到线上进行,在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上开。这也将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这无疑是网络与数字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虚拟的在线讨论和思想交流就就一直存在,如BBS之类的网络论坛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思想交流的方式曾经流行一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曾为虚拟交流提供了各种愿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通信带宽的大幅度提升,视频会议在技术上应该已经成熟,但一直没有像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的开拓者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主流的交互方式。

这次疫情暴发,作为一种强大的客观因素使得视频会议的应用一下子提速,为在线交互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契机。简单地讲,这次的疫情暴发直接影响到了现代社会、城市、企业以及各种组织功能的发挥,人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视频会议之类的非面对面沟通方式应运而生。以往,不论是电话会议、视频会议还是网课,都只是作为面对面沟通的一种补充形式。而这一次疫情的暴发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非面对面的交流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相对主流的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甚至可以预见疫情恢复之后,这种交流形式的比例或者是重要性应该比之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与所有可能获得广泛应用的创新一样,视频会议等在线交互技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会涌现出值得及时把握的创新需求。

首先,视频会议等在线交流方式将使的想法流的重构成为普遍的社会化技术需求。随着相关应用的发展,在线会议与网络课堂之类非面对面的界面画的交流方式的意义讲进一步呈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交流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沟通想法的基本形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线上会议以及非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意义,我们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在通过数字技术重构社会和每个人思想沟通系统,与人流和物流相对应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法流。

这里所说的想法流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是像我们说的人流和物流那样,都是以技术的基础设施为条件的,就像人流对应着现代交通系统和社会与城市基础设施,物流对应着从货运系统到快递公司等一系列技术构成一样,所谓的想法流就是建立在视频会议等数字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社会基础设施。想法流这个提法在MIT的科学家、可穿戴设备之父阿莱克斯.彭特兰的《智慧社会》一书中就讨论过。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就是《社会物理学:如何传播好的想法》,其宗旨就是研究人们之间想法的交换如何驱动人类行为,也就是人们如何通过思想的交流相互合作,寻求选择和学习的策略并协调行动。

具体而言,不论是不是由于疫情防控的契机迫使人们的社会行为、企业活动和学习探索都从线下搬到线上,在线交流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视频会议和线上教学本身的目的,而更进一步涉及到人与人、社区、企业、组织、机构等如何构建一种全新的实时交互机制和平台,以此增进知识、思想、想法的双向和多向实时沟通。

在人流受阻的情况下,从人们交换思想和交换想法这一需求来看,基于技术的在线界面之类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空间。这样一种创新需求既是技术性的也是社会性的,为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结合带来了空前的契机。如果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体的创新者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探寻、增进和激发想法流的工具与平台,就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城市、企业和个人具有更多激发思想、增进交流的途径,帮助人们通过各种思想和想法的生成器与加速器找到建设性的行动方案。

其次,视频会议等在线交流方式应该看到因为不能亲临其境而带来的缺陷,应该从技术上和实施环节寻求创新,加以弥补。对此,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缺乏身体在场和身体认知的讨论具有一定启发性。特别是在他在有关互联网的讨论中,曾探讨过在线交互的远程视频学习等因为缺乏身体的在场或者说所谓的具身认知而使它们在思想交流和知识学习的效果受到限制。在德雷福斯看来,对知识的深度的掌握和思想的深度沟通而言,在线学习和交流方式由于不能亲临其境而难以充分展开。比方说,在线课堂上无法直接实现眼对眼的这样一种真切的交流而。同时,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往往与身体语言相关联,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对信任的直觉来自身体可以直接感知的的安全感,在线沟通方式中的所形成信任氛围往往相对较弱。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缺陷反过来未尝不是改进技术和优化用户体验的突破口。如果说这次疫情暴发给视频会议等在线沟通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可不可充分利用由此打开的探索空间,通过技术的组合与创新,补上在线交流方式在认知底层的不足,如通过网络新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量化自我技术等方面的重组等,使这一技术化的交互界面在思想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更加有效。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