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15 16:20:51
选择字号:
上海科普大讲坛开讲
3D打印×基因编辑:未来可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生物3D打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引发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12月14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37讲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成铁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辉两位专家,为观众打开生物技术的众妙之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3D打印生物材料的研究,讲座现场他从3D打印入手向观众介绍了该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探索。你能想象通过3D打印我们可以“私人定制”生物活性陶瓷填充物来修复我们的骨骼、牙齿?用高分子支架、水凝胶等生物组织修复我们的皮肤、肾脏等软组织?吴成铁介绍其关键在于借助3D技术实现支架对植入部位的个性化配置,并通过宏观微观多级结构设计、化学修饰和生物活性分子复合,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的同时,最终赋予支架诱导及促进组织再生的活性,实现组织的理想修复与再生。

来自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脑神经所的杨辉研究员则长期从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脱靶安全性检测以及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讲座一开场,杨辉便从大家关心的遗传性疾病入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等的快速发展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讲座一开场,杨辉便从大家关心的遗传性疾病入手,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等的快速发展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紧接着,杨辉便带领观众开启了基因编辑之旅,向观众科普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的流程与难点,以及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如何弥补原有难点和风险点,提高基因编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

本场讲座围绕3D打印和基因编辑两个生物技术主题,吸引观众到场聆听。 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主办,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科普发展教育基金会支持。目前已举办137场,邀请到两百余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累计约三万名听众到现场聆听。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