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洪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15 9:44:07
选择字号:
一流人才培养须“知行合一”

 

■俞洪亮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做实干家。这是告诉广大青年学生,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严谨务实,不能止于理论,实践出真知。借助北大的课堂,习总书记为广大青年大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如何乘势而上、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曾经提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行。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知和行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培养一流人才,不但要比学的功夫、研究的功夫,更要比做的功夫。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战略部署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大学教育中,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追求公平正义、探寻真理的品格,具备感恩社会、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唯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才会发挥更大的效用。

其次,夯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推行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高等教育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标准,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与评价等关键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为例,近年来,扬州大学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找准本科教学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细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质量文化。比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研本一体化培养机制;注重塑造实践能力,在一些应用型学科和专业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等。

第三,持续优化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一流人才作为支撑和保障,那么,一流人才如何培养?习总书记提到,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依然以扬州大学为例,学校明确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和建设路径,推进实施“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流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构建完善了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扬大特质的课程资源,通过特色示范课堂建设,构建了一整套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深化“通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多领域交叉的能力结构和思维视野;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加强全英文课程和成建制国际课程建设。

第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发展能力。古语有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理论来自实践,理论引领实践。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之上,高校应以客观的视野审视过去、谋划未来,努力把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造就知行合一的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本科人才。

(作者系扬州大学副校长)

《中国科学报》 (2018-05-15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