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徐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12/12 13:39:14
选择字号:
袋狼基因组为其灭绝提供线索

最后被圈养的袋狼之一

图片来源:Paul Popper/Popperfoto/Getty

1936年12月7日,最后一头已知的袋狼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死去。袋狼是一种有袋类捕食者,曾经从新几内亚迁移到塔斯马尼亚岛。12月11日,研究人员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论文链接)报告了该物种的完整基因组。此项工作为了解袋狼的衰退及其同远亲——犬科成员的惊人相似性提供了线索。

遗传学家此前曾利用从存放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的袋狼身上拔下的毛发,测序过袋狼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母系遗传的一小段DNA。在最新研究中,由墨尔本大学发育遗传学家Andrew Pask领导的团队通过对1个月大袋狼的组织进行取样,获得了更长的核基因组。这头袋狼于1909年在其母亲的育儿袋中被发现,并被放在酒精中保存起来。

和线粒体基因组相比,核基因组含有关于物种祖先的更多信息。该团队发现了遗传多样性的急剧下降,表明袋狼数量在约12万~7万年前开始下降。而这正是人类到达澳大利亚之前。类似模式曾在袋獾的基因组中被发现。

参与测序工作的墨尔本大学进化发育生物学家Charles Feigin怀疑,变冷的气候使两个物种的栖息地缩小,从而使其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尽管袋狼同犬科动物并未存在特别密切的关联,但两种动物拥有一个生活在约1.6亿年前的共同祖先,且两者头部形状极其相似。这表明,两个物种可能以类似的方式适应了食肉生活。

为测试这种趋同进化,Feigin和Pask带领的团队辨别出81个蛋白编码基因。犬科动物和袋狼均在这些基因上获得了类似的改变,包括一些在头骨发育中起作用的基因。不过,发生改变的基因似乎均未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出现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物种拥有共同特征是不可能的。

相反,研究人员提出,并不影响蛋白序列但影响它们如何被表达的DNA决定了两个物种均拥有长鼻子和一些其他特征。(徐徐)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