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12 8:59:14
选择字号:
中国智能硬件还需更“硬气”

智能硬件的核心发展地区或许还要看中国。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目前看来,智能手机4G换机动力已经释放,应用时长已经逼近传统媒体的天花板,应用增长滞缓。而我们熟知的一些智能产品,包括手表、手环和智能家居,还没有形成可以媲美手机的新平台。

■本报记者 贡晓丽

在我国迎来中秋佳节之际,谷歌公司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并带来一份“谷歌全家桶”—— 一堆硬件,引来各路媒体的追捧。不过即便如此,智能硬件的核心发展地区或许还要看中国。

“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超过30%,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近期在北京举行的ICT中国·高层论坛2017移动智能终端峰会暨智能硬件生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给出这组数据。

“未来五年内,智能手机仍然是整个智能终端体系的主体,但智能手机也面临重新分配和分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认为,“有一些机器智能或者智能硬件会效仿人类感知,辅助人类计算和记忆,大量的智能硬件将出现。例如机器人、虚拟现实、无人机、智能家居……”

目前看来,智能手机4G换机动力已经释放,应用时长已经逼近传统媒体的天花板,应用增长滞缓。而我们熟知的一些智能产品,包括手表、手环和智能家居,还没有形成可以媲美手机的新平台。

基于这一背景,与会专家们更关注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核心技术和主要产品又是什么?

A—北斗让导航更快更准

手机作为智能终端体系的主体,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定位,GPS也基本成为手机定位的代名词。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最主要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之一,北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普及应用也将对北斗应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北斗与移动通信产业的融合,希望推动北斗兼容卫星导航功能,成为智能手机或者智能导航标准配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何异舟表示。

会上,网络辅助北斗/GPS位置服务平台发布,这是国内首家支持A—北斗定位的辅助导航平台。

“基础北斗导航很难直接与移动通信产业结合,还是需要依靠A—北斗技术,也就是网络辅助技术。”何异舟说,该平台是将北斗导航实际应用到大众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平台起到了串联北斗导航和移动通信的作用”。

在分析基本卫星定位和网络辅助卫星定位区别时,何异舟表示,基本卫星定位系统是单纯依靠卫星信号提供数据,让接收机计算自己的位置。一般定位时长大概有30~60秒。网络辅助卫星定位是移动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联合定位的方式,终端可以利用建立在地面的定位服务平台,发布终端相关的交互信息,定位时长缩短到5~8秒,提升终端定位精度。

此外,网络辅助北斗/GPS位置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涉及到交通出行、餐饮娱乐、社交、旅游、支付购物等等,“基本上可以覆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有定位服务的需求”。

据介绍,工信部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正积极推进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正在全面启动制定北斗三号系统全球信号相关国际标准,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前期宣传和框架预研已经有序展开。

核心技术:计算、感知和物联网

北斗加强了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而能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进一步发展带来曙光的只有人工智能,“越来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满足很多新发展出来的应用场景。”许志远说。

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ICT产业体系,整个ICT产业会被拉长且更为复杂。许志远举例说:“人工智能对于ICT产业体系来讲,增加了数据获取、清洗、标注、训练、智能服务等环节;智能硬件则增加了ICT产业链的广度和长度。”

他认为,在新的产业周期里会诞生新的基础设施和企业以及新的商业规则。会上发布的《2017智能硬件产业白皮书》也指出,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会带动人类社会与互联网世界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拓展融合的长度,还会细化融合的力度、提升融合的速度。“总之,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会把我们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转到智能互联网的方向。”

智能硬件涉及的核心技术,许志远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计算、感知和物联网。

“国内已经初步具备核心技术体系化的突破条件,甚至有些云侧和端侧芯片实现了规模化商用和拓展。我们的产品规模优势也在初步显现,形成了具备互联网特征的行业智能应用市场。由于产品研发和创新迭代速度都很快,还出现了跨界终端创新,我们也在推动这样的市场形成。”许志远说。

推动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虽然技术进步明显,但也要看到我国智能硬件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其中,智能硬件的体系化架构核心能力不足,包括人工智能芯片的开发难度还是很高。强势的产业生态还没有形成,这也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一些差距。”许志远指出。

这也获得乔跃山的认同,“目前我国已掌握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智能共性技术,但是在芯片制造、移动传感等环节基础依然较为薄弱,产品空白和技术差距依然存在。”

智能硬件要发展,还需要突破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等关键技术,以及攻关软硬件结合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多链条整合能力。“在补足短板的同时,要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等软硬件技术产业生态,推动传统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感知、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集成化创新,引领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方向。”乔跃山指出。

强化技术支撑之外,还要完善标准体系。乔跃山建议,要建设适应行业发展的团体标准工作机制,推进智能硬件技术、产品、云服务、数据等标准制定,并形成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衔接机制。

“要以标准为导向,深化与金融、交通、医疗等传统行业协同合作,由信息化基础应用向专业化深度应用发展,强化技术与应用服务创新。完善智能硬件评测体系,推动智能硬件技术、产品、云服务及数据的评测验证,促进智能硬件标准完善与产品成熟。”乔跃山说。

乔跃山还提到,当前针对互联网的各类恶意攻击开始蔓延到智能硬件领域,加之智能硬件自身展现出来的新特性,其安全问题进一步显现。“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经济社会及百姓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要重视智能终端和智能硬件的安全问题,从法律、标准、技术等方面构建‘分层部署、纵深防御’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领域,中国移动终端产业都已走在世界前列,但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还是很缺乏。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分析指出,作为大数据的来源,移动智能终端在当今网络安全当中的地位已变得十分重要,因此,提升移动终端的自主可控能力已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举措。“希望产业界共同努力,提高中国移动终端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助推中国移动终端产业进一步发展。”倪光南说。

《中国科学报》 (2017-10-12 第6版 前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