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4/21 8:23:01
选择字号:
李博:享受声乐教育的乐趣

 李博(右一)

■本报记者 韩琨

她说,她很享受在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所艺术教育的顶尖高校内教书,和这些学生们在一起,她充满活力。

她说,她把学生们当作朋友一样。她的学生们也说,她既是老师,也是朋友。

对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本科班和表演训练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已经习惯了在声乐之外的课堂上见到她,比如台词课、表演课……这时候,作为教师的她总是专注观摩。

她就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师李博。给表演专业的同学们上声乐课,她认真细致,同时乐在其中。

教学多揣摩

“我们都知道,表演的基本功是四个字:‘声、台、形、表’,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项是一体的。”在李博的办公室里,刚开始采访,李博就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起了她目前的教学思考。“诗、舞、乐本就是一体,融合在一起,歌是情感表达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李博告诉记者,表演系的学生们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教育,基本上都是一张白纸。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声、台、形、表”中,表演往往是他们最为重视的课程,那么,声乐课怎么上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更能很好地和其他三门课融合辅助表演课,是李博反复琢磨的问题。在实践中,她将博士期间研究的新体系教学法:将世界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融合,同时还结合了中国民歌、民谣、戏曲和民族歌舞中国本土化教学。

“我平时也注意研究,时下学生们喜欢的是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爱看什么,怎样的方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李博说,在某次课堂上,她向学生们谈起了大热的电视剧《甄嬛传》。

“剧中有一个角色叫安陵容,她的人物特点是以歌喉得幸于帝王。尽管在剧中这个人物的歌唱部分是由配音演员完成的,但是,我带着学生们一同赏析,并让他们体会,如果我们培养的演员本身对人物角色所表演的歌曲能够有深刻的体会,加入古曲中古词古韵的演唱的训练。乃至可以本人在表演的同时完成歌唱部分,那么,演员的身上就会有气韵,对这个情景下的角色理解更深刻、体会更精确,相关情节也一定会完成得更棒。”她说。

由此,除了学习音乐的本体,还要了解音乐的形成和人文历史背景。在讲中国民歌时,李博动情地为学生们演唱了一首淳朴又饱含深情的西北色彩区民歌,“南山顶上起乌云,难活不过人想人”的表达虽然简单却极为动人。

“我希望借此启迪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在学生创作这一地域的人物形象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一地域的民歌和民歌背后的故事,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一下就出来了。”李博说。

良师亦好友

如何完成在表演学院为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教声乐的任务,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声乐能力并最终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表演,成了李博课上课下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最终,李博选择了一个说起来简单有效,但贯彻起来却又十分辛苦的方案——旁听学生的其他课程。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台词课或者表演课上见到李博老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15级本科2班班长隋军卓玛笑着对记者说。

李博则表示,之所以会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设计声乐课的教学内容,配合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使得在同一时期内,学生几门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内容能够成为有机的整体,形成合力,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段时间,台词课上讲古诗词朗诵时,我就会教古曲,台词课上在教各地的叫卖声,我就会跟学生讲各地民歌。”她举例道。

于是,除了每周的声乐教学任务外,李博还要旁听若干次台词课与表演课,虽然辛苦,她却觉得十分欣慰。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进度,还增加了我对每一位同学在主课上的表现的了解,以求更好地在声乐课上帮到学生。”她说。

课堂之外,李博与学生们的接触也很多。表演学院的新年晚会上,李博准备了独唱电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同时邀请了两名学生加入,为节目增加了舞蹈部分。“时刻让学生体会到歌舞表演的融合,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学习,彼此都能够尽情尽兴,开开心心地享受这样的场合。”她笑道。

“所以,和李老师在一起随时随地都能学到很多,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而且我们都觉得跟老师没有距离,李老师就像是我们的朋友。”隋军卓玛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4-21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