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熙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1/22 9:04:28
选择字号:
寨卡疫情不再是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短时间内不会消除 需长期策略加以应对

 巴西的小头症患儿

本报讯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1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寨卡病毒及其并发症(包括出生缺陷和暂时麻痹)——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由于这种疾病需要一种长期策略加以应对,因此该组织决定终止对于其“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的定位。

WHO突发卫生事件规划部门负责人Pete Salama表示,此举并不意味着将寨卡病毒及其并发症降级。Salama说:“我们并不是要降低应对寨卡疫情的重要性。通过将它作为一个更长期的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我们想要说的是,寨卡如果扎下根来,那么WHO的响应就会扎下根来。”

WHO当天在召开第五次关于寨卡疫情的紧急委员会会议后宣布了这一消息。WHO秘书处在会议上通报了寨卡病毒地域传播、病毒与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性传播寨卡病毒等最新情况,巴西、泰国和美国等三个国家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病毒传播状况和防控措施。

委员会表示,科学研究证实了寨卡病毒和小头症间的关联,但关于病毒本身及其引发的其他后果仍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来证实。

Salama指出,寨卡病毒持续传播,所有埃及伊蚊流行的国家都面临病毒本地传播的风险,然而就儿童及成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管理、家庭规划与女性生育、长期与系统研发议程等关于寨卡病毒的长期议题需要数年才能解决,并需要可持续的资金予以支持。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今年2月宣布,大量患有小头症的出生婴儿与寨卡病毒在巴西的暴发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将其视为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这一PHEIC声明使得WHO及其合作伙伴能够采取快速行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与观察到的严重出生缺陷数量增加之间的关系。

从那时开始,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寨卡病毒确实能够引发一系列出生缺陷以及在成人患者中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但仍有一长串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科学家不知道这种疾病多长时间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他们同时不知道某些辅助因素,例如其他病毒、遗传因子或环境因素是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他问题则仍然是关于这种疾病如何传播——无论是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还是直接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WHO最新寨卡疫情报告显示,自2015年起,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分布在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巴西、哥伦比亚等国的疫情最为严重。有2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绝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症状温和,与登革热等疾病症状类似。

寨卡突发事件委员会主席David Heyman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疾病仍将在埃及伊蚊存在的地方继续传播。Heymann指出,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整合的研究,通过成立一个技术咨询小组以协调世界各国的响应,WHO和它的合作伙伴能够做得更好。寨卡病毒“现在必须像其他传染病一样处于WHO的管控之中”。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非洲被发现。此后该病毒的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等地有寨卡热散发病例。在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热疫情前,该病仅大规模流行过两次,其中一次是2013年至2014年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热疫情。(赵熙熙)

《中国科学报》 (2016-11-22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