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汤森路透 发布时间:2014/9/25 17:03:42
选择字号:
四位华人学者入选2014年诺贝尔奖预测名单

 

全球领先的智能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今天发布了其2014年度“诺贝尔奖级别”的“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名单中首次同时出现了四位华裔科学家。汤森路透年度引文桂冠奖开始于2002年,该奖项基于对化学、物理学、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其引文进行深入分析来遴选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迄今已成功预测了35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今年的提名名单中,值得关注的科学家有:来自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他的研究阐释了人类神经处理痛感的分子运行机制,在疼痛管理领域开创了新的发展道路;同样来自生理及医学领域的还有李业广(Charles Lee)、史蒂芬W•谢(Stephen W. Scherer)和米歇尔 H•威革勒(Michael H. Wigler),他们的研究解释了特定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联。在物理学领域,杨培东(Peidong Yang)研究的光生成纳米线可用于数据存储和光计算。在化学领域,邓青云(Ching W. Tang)和史提芬•范斯莱克(Steven Van Slyke因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而著称,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高清电视技术中。在经济学领域,威廉 J•鲍莫尔(William J. Baumol)和伊斯雷尔M•科茨纳(Israel M.Kirzner)因对企业家精神的突破性研究而受到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预测的名单中同时出现了四位华裔面孔,这是引文桂冠奖13年来罕见的。除了出生于香港的美籍科学家邓青云和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钱泽南(Robert Tjian)外,还有出生于上海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Shoucheng Zhang),以及出生于江苏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培东(Peidong Yang)。张首晟因其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预测,而杨培东因其对纳米线光子学的贡献,包括其创建了第一个纳米线纳米激光而入选。

2014 诺贝尔预测名单包含了来自9个不同国家、27 个不同学术和研究组织的27 位研究人员。

“科研文献的引用是对科研人员智力投资最好的回报。”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全球总裁Basil Moftah先生表示:“对科研文献总被引频次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独特的见解和其科研工作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从而预测出那些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候选者。”

汤森路透每年一度的全球“引文桂冠奖”的分析数据来自全球最重要的囊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研究发现平台Web of ScienceTM,该奖项分为化学、物理、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4个门类。基于对科研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的全面考察和多种量化分析方法,汤森路透遴选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并授予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同时预测他们可能在当年或者将来获得诺贝尔奖。

了解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的研究方法、以及历届全球“引文桂冠奖”得主及其研究领域的详细介绍,请浏览科学指标与研究绩效分析的开放资源网站“科学瞭望”(http://sciencewatch.com/nobel)。

2014年度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

PHYSIOLOGY or MEDICINE 生理学或医学

James E. Darnell, Jr. 詹姆斯·E·达内尔

Vincent Astor Professor Emeritus,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文森特·阿斯特名誉教授

美国,纽约州,纽约

-及

Robert G. Roeder罗伯特·罗德

Arnold and Mabel Beckman Professor, Laborator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阿诺德和梅布尔贝克曼教授

美国,纽约州,纽约

-及

Robert Tjian钱泽南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Biophys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President,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Berkeley, CA, and Chevy Chase, MD USA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

美国,马里兰州,切维蔡斯

For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concerning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and gene regulation

入选原因:关于真核转录和基因调控的基础发现

David Julius大卫·朱利叶斯

Morris Herzstein Chair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ine ,

Professor and Chairof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San Francisco, CA USA

生物化学与医学领域莫里斯·赫茨斯坦教授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For elucidat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in sensation

入选原因:阐明了痛觉的分子机制

Charles Lee查尔斯·李

Professor and Scientific Director of the Jackson Laboratory for Genomic Medicine

Farmington, CT USA

杰克森基因组医学实验室,教授兼科学主任

美国康涅狄格州法明顿

-及

Stephen W. Scherer斯蒂芬·W ·舍雷尔

Senior Scientist and Director, The Centre for Applied Genomics,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Professor and Director, McLaughlin Centr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 CANADA

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资深科学家兼主任

多伦多大学,McLaughlin中心教授及主任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

-及

Michael H. Wigler迈克尔·H·威革勒

Professor and Head, Mammalian Cell Genetics Section,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old Spring Harbor, NY USA

冷泉港实验室,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部教授兼主任

美国,纽约州,冷泉港

For their discovery of large-scale copy number vari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pecific diseases

入选原因:发现大规模拷贝数变异及其与特定疾病的关联

PHYSICS 物理

Charles L. Kane查尔斯·凯恩

Class of 1965 Endowed Term Chair Professor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USA

宾夕法尼亚大学,Class of 1965 Endowed Term物理学首席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及

Laurens W. Molenkamp劳伦斯·W·莫伦坎普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Chair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Würzburg, GERMANY

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兼实验物理主任

德国,维尔茨堡

-及

Shoucheng Zhang张首晟

J.G. Jackson and C.J. Wood Professor of Physic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USA

斯坦福大学,J.G.杰克逊和 C.J.伍德物理学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

Fo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and topological insulators

入选原因:对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与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James F. Scott 詹姆斯·斯考特

Director of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K

剑桥大学,物理系研究主任

英国,剑桥

-及

Ramamoorthy Ramesh拉梅什

Professor, Physics and MSE, and Associate Lab Director for Energy Technolog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CA USA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和工程硕士教授,能源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伯克利

-及

Yoshinori Tokura* 十仓好纪

Director, RIKEN Center for Emergent Matter Scienc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Saitama and Tokyo, JAPAN

理化学研究所应急物质科学中心主任

东京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

日本,埼玉县,东京

For their pioneering research on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s (Scott) and new multiferroic materials (Ramesh and Tokura). *Tokura was previously named a Citation Laureate in 2002.入选原因:对铁电存储器(斯科特)和新多铁性材料(拉梅什)的开创性研究(Ramesh和Tokura)。* Tokura在2002年曾授予引文桂冠奖。

Peidong Yang杨培东

S.K. and Angela Chan Distinguished Chair of Energ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Kavli Energy Nanoscience Institute, and Materials Science Divisio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Berkeley, CA USA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材料科学系、工程学系S.K.和安吉拉·陈特聘能源教授

劳伦斯伯克利国际实验室,材料科学部,Kavli能源纳米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nanowire photonics including the creation of first nanowire nanolaser

入选原因:对纳米线光子学的贡献,包括创建了第一个纳米线纳米激光

CHEMISTRY 化学

Charles T. Kresge查尔斯·T·克雷斯吉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Saudi Aramco, Dhahran

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首席技术官

沙特阿拉伯,达兰

-及

Ryong Ryoo岭柳

Director, Center for Nanomaterials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Daejeon, SOUTH KOREA

基础科学研究所纳米材料和化学反应中心,主任

KAIST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

韩国,大田市

-及

Galen D. Stucky盖伦D·斯达克

E. Khashoggi Industries, LLC Professor in Letters and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Santa Barbara, CA USA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E.Khashoggi工业文理课程LLC 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

For design of functional mesoporous materials

入选原因:设计了功能性介孔材料

Graeme Moad格雷姆·莫德

Chief Research Scientist, CSIRO

Clayton, Victoria, AUSTRALIA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克莱顿

-及

Ezio Rizzardo埃齐奥·瑞萨多

CSIRO Fellow, CSIRO

Clayton, Victoria, AUSTRALIA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克莱顿

-及

San H. Thang圣H·唐

Chief Research Scientist, CSIRO

Clayton, Victoria, AUSTRALIA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克莱顿

For development of the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 process

入选原因:开发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过程

Ching W. Tang邓青云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ank of East Asia Professo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and Chair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s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Chemistry, and Physics,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chester, NY USA and Hong Kong, CHINA

罗切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前沿研究所教授

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

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电气学系、计算机工程系、化学系、物理系教授,东亚银行教授

中国,香港

-及

Steven Van Slyke史蒂芬·范·斯莱克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Kateeva

Menlo Park, CA USA

Kateeva首席技术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

For their invention of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入选原因:发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

ECONOMIC SCIENCES经济科学

Philippe M. Aghion菲利普M.阿洪

Robert C. Waggoner Professor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罗伯特 C. Waggoner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及

Peter W. Howitt彼得·W·豪伊特

Lyn Crost Professor Emeritu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Economics, Brown University

Providence, RI USA

布朗大学,林·克劳斯特社会科学名誉教授和经济学名誉教授

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

For contributions to Schumpeterian growth theory

入选原因:对熊彼特增长理论的贡献

William J. Baumol威廉·鲍莫尔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nd Harold Price Professor of Entrepreneurship,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哈罗德·普莱斯企业家教授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and-

Israel M. Kirzner 伊斯雷尔M.柯兹纳

Emeritu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纽约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For their advancement of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ism

入选原因:对企业家精神的突破性研究

Mark S. Granovetter马克·格兰诺维特

Joan Butler Ford Professor and Chair of Sociology, and Joan Butler Ford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USA

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琼巴特勒福特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

For his pioneering research in economic sociology

入选原因:因其在经济社会学领域的开拓研究  (原标题:汤森路透预测 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引文桂冠奖首次出现四位华裔)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