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19 8:12:51
选择字号:
许智宏院士:中国植物科学迎来“硕果期”

 

许智宏

■本报记者 丁佳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植物科学飞速发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国际植物科学领域三大顶级刊物《植物细胞》《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学杂志》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植物科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最近10年里,美国和欧洲在这三本期刊上发表论文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而中国作者的文章则快速上升至20%以上。

今年4月和5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植物细胞报告》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许智宏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作为特约副主编,连续出版了两期中国专辑,全面介绍中国植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

专辑首篇综述全面分析了中国植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国家政策以及中国植物科学家的责任,展望了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国家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在许智宏看来,这些成果得益于过去的数十年中,国家持续的经费支持、国家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以及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

“作为人口大国,如何解决充足的粮食供应和日益缩减的耕地面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许智宏说,“中国政府始终将发展植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为科学发展的优先学科和战略性任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持续投入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植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飞速发展,在一系列研究领域包括水稻生物学、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遗传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和进化以及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植物科学的传统优势领域,水稻生物学是中国植物科学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除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水稻高产相关的关键基因的分子解析、激素控制等领域接连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有数据显示,超过140个与生长发育、病虫抗性、胁迫耐受,尤其是高产性状相关的基因被功能识别。而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的水稻产量相关的基因中,由中国科学家研究报道的占据了总数的64%,为探索更好的育种技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研究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奠定了重大成果产出基础。基因组研究平台的建设和遗传学及育种工作有机结合使中国成为该领域的领头国家。”许智宏说,“值得一提的是,众多从海外归来的年轻科学家团队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表观遗传学、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而在过去10年中,植物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机构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如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育种体系”,自然基金委“植物激素”项目、“作物复杂性状遗传网络”项目等。

许智宏认为,未来中国植物科学在保持基础研究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培育更多环境友好的农作物品种。在关注主要农作物的同时,相应关注蔬菜、林木以及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

他说:“中国植物科学家需要更好地整合研究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叉学科合作以解决众多的植物生物学问题,同时为作物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以应对各种挑战。作为推动世界植物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植物科学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国科学报》 (2014-06-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