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一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11 9:04:1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好风凭借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周一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幕,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即将展开。
 
回首35年改革开放之路,党中央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在面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艰难局面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党中央都站在历史的潮头浪尖,果断决策,果敢抉择,科学规划,引领改革昂首向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改革已然驶入深水区,决策层面临的难度、压力与阻力越来越大。
 
在政治领域,人们呼唤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行政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在经济领域,人们呼唤市场那只“无形的手”更加壮大,让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在科技领域,人们呼唤“创新驱动”马力强劲,科研管理与评价机制更加科学……
 
今时今日的中国,在诸多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局势,绝非35年前所能比拟。
 
如果说,35年前,中国面临的局势如同绝地反击,不开启改革,则死路一条。
 
那么可以说,35年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如逆水行舟,不深化改革,则前功尽弃。
 
35年前,中国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呼唤改革的声音从上到下,从朝野到乡间。
 
35年后,中国的改革共识面临深度挑战,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牵绊越来越大。
 
“改革已进入胶着期。改革谁、谁来改,谁受益、谁受损,群体之间、体制内外、上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心态。”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如是说。
 
正因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被外界赋予了更多期待。改革往何处去?举国上下,翘首以盼,呼唤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以不破不立的气魄,将改革进一步深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实上,中国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在等待着深化改革的信号,科技界也不能例外。而且,相较于其他领域,科技界呼唤改革的声音,从未如此强烈。
 
经历过人力时代、资本时代,21世纪早已进入知本时代、智本时代。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在进入倒计时,在这样一个决定世界各国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科技创新的力量从未如此强大。
 
从科教兴国到创新驱动,中国的科技界已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更大的责任、更重的担当。
 
问题是,当前科技界积累的诸多问题,已然成为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顽固阻力。
 
科研经费分配和使用问题重重,科研腐败引人关注。长期以来,科研项目中大量经费被用在购买设备上,人员费过低,导致一线科研人员待遇较低。另外,部分经费也存在挪用、贪污等问题。
 
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唯SCI论,“以论文论英雄”情况严重。大量科研人员为获得晋升、项目经费,不得不将精力用在发表论文上,难以潜心做科研。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诸多制约,产学研难以有效结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70%的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他们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企业创新。
 
“我们的科研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体制上的改革。”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如是说。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当部长的几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问题”。
 
科技界的转变与改革势在必行!但转变,又何其之难!改革,将走向何方?
 
“科研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科研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在科研课题的选题和方向上,要更加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实际需求中提炼科技问题;在科研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带动和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向机制要动力”,作为科研国家队,中科院在深化改革方面,一向以身垂范,开风气之先。在全国第一个响应“真理标准大讨论”,第一个实行所长负责制,率先恢复评定职称制度……
 
1998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伊始,一场激烈程度近乎“大裁人”的改革轰轰烈烈展开,不少研究所所长、书记还有处长转岗或离职。
 
2013年,中科院启动院机关改革,四大核心业务部门被撤销,机关编制减少……一场被外界评为“革自己的命”、“拿自己开刀”的改革风暴悄然启动。
 
为什么要改革?研究项目部署呈现碎片化、研究所布局项目存在同质化,资源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横行,导致中科院一些管理工作陷入“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
 
“这次改革的目的,正是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的性质及其功能、特点来设置组建科研业务管理序列,目的是打破学科壁垒,打破研究所藩篱,协调并有效集成院内研究优势,进行综合交叉集成研究。”白春礼说。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自上而下的表率和遵循规律的举措进行院机关改革,中科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却又有着普遍参考意义的改革之路,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在考察中科院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界给出了这样的寄语。
 
64年前,天安门的28声礼炮,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梦想。
 
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亿万国人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如今,深化改革的号角再度吹响,举国上下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梦”提供强劲动力。
 
GDP总量世界第二、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7%以上……我们,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历经百年的痛苦沉沦,穿过一个多世纪的苦难艰辛,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再度复兴的曙光。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党中央一定能够以超群的智慧,驾驶中国这艘巨轮,穿越改革的深水区,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中国科学报》 (2013-11-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