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9-3 8:29:53
选择字号:
追记陈俊愉院士:来生还会爱梅花

 
■本报通讯员 铁铮
 
以我对陈俊愉院士30多年的了解,称他是“梅花院士”实在太不准确了。因为,他的成就、贡献远远超出了梅花研究领域的范畴。但是,我又认为称他为“梅花院士”名副其实。因为,他的精神、他的品质、他的追求,都与梅花的精神、品质、追求高度吻合。
 
在他95岁的人生中,最爱的是梅花;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就是傲雪迎春的寒梅!
 
听说陈老住进了301医院。还没有来得及去探望,就传来了噩耗。6月12日,我挤在人群中,手捧梅花,步入梅厅,和这位令人敬仰的资深院士告别。
 
他的巨幅照片摆在告别厅的门口。照片上的他依然开怀大笑。“历春夏秋冬,桃李天下,院士千古岁月山河;著梅兰竹菊,赋满神州,先生一生清风正气。”默念着梅厅两侧长长的挽联,我眼前浮现的是这位著名观赏植物大师走过的人生足迹。
 
为回国顾不上参加毕业典礼
 
1917年,陈俊愉出生在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中。5岁时,全家随做官的父亲迁至南京。家里有个10亩地的大花园。从私塾一放学,他就跑去跟着花匠师傅莳花弄草。
 
1935年中学毕业后,陈俊愉就想考个学种花草的大学。当时,南京金陵大学的园艺系学费十分昂贵。在祖父的支持下,这个名门之后学起了园艺。
 
走进教室一看,总共只有两名学生。教花卉的教师是汪菊渊教授(后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如鱼得水,学得如醉如痴,毕业时获得了“金钥匙”奖并留校任教,次年考取研究生。
 
1943年,他随汪菊渊在四川调查梅花品种。“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吟诵着陆游的名句,风华正茂的他起早贪黑,走遍了巴山蜀水。调查工作持续了五年,在重庆、江津等地发现了“大羽”、“凝馨”、“白须朱砂”等六七种奇品,1947年出版了用文言文写的研究著作《巴山蜀水记梅花》,填补了我国近代梅花系统研究的空白。
 
1947年,陈俊愉考取了公费留学,远赴丹麦哥本哈根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部攻读科学硕士学位。在导师帕卢丹教授看来,他的理论知识已经很扎实,但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此后,每逢周末和假期,他放弃一切娱乐活动,去植物园、农场实习、实践,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之后,他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回绝了许多单位的高薪聘请。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连毕业典礼都未参加,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克服重重困难,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梅花不能过黄河”成为历史
 
梅花欢喜漫天雪,其实是一种误解。天寒地冻,梅花难以生长。因此,自古即有“梅花不能过黄河”之说。
 
1957年,陈俊愉调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他一边教学,一边和北京植物园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尝试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历尽周折之后,1962年4月6日,终于有两个花蕾绽开了。他兴奋地撰写了《北京露地开梅花》一文刊发在《北京晚报》上,向世人报道了这个从未有过的历史奇迹。
 
第二年,梅树抵抗住了北国的严寒,开了更多的花。梅花北移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研究梅花数十年,陈俊愉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多次遭遇危险。在四川,他险些雨夜葬身江中激流;在庐山,他曾与一只大花豹不期而遇,硬着头皮与豹子擦身而过,惊出一身冷汗……他还遭遇了无数的质疑、嘲讽。但他对梅花的挚爱之情,随着研究的深入越发深切。
 
研究正在进行中,“文革”浩劫开始了。他十余载精心培育的梅树新品种毁之一炬,多年的梅花研究成果毁于一旦……漫漫黑夜中,陈俊愉用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励自己,坚信梅花绽放的春天一定会来临。
 
重返工作岗位时,陈俊愉已年过花甲。为了争分夺秒抢回被耽误的教学科研时间,他亲赴武汉、成都、黄山、贵阳等地调研,在南京成立梅花研究协作组,组织全国花卉专家协作攻关,终于把野梅、古梅的分布和梅花的“家谱”基本摸清。
 
1989年,《中国梅花品种图志》问世,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图文并茂、全面系统介绍全国梅花的专著。陈俊愉根据他独创的二元分类法,将梅花品种分为3个系、5个类、16个型,详细记载、分析了我国323个梅花品种。这一新的分类方法不仅解决了梅花品种分类这一公认的难题,而且形成了花卉品种分类的中国学派,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陈俊愉带领团队培育、引种了二三十个新品种,能抵抗零下19到零下35摄氏度的低温。梅花露地栽培的范围由北京扩大到长春、沈阳、赤峰、包头、延安、大庆、乌鲁木齐等地,“南梅北移”成效显著,梅花生长线向北、向西推进了两三千公里,堪称植物栽培史上的奇观。
 
我国首个品种登录的国际权威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但直到1998年,号称植物资源宝库的中国却连一个植物品种登录权威都没有。
 
陈俊愉心有不甘。
 
几经周折,他最终找到了国际园艺学会的栽培植物命名与国际品种登录委员会,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各种材料,还寄去了自己主编出版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著作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梅花研究的论著目录,三次国际高端会议之后,中国人的申请终于获得了世界上的承认。
 
中国获得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权。中国有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登录的国际权威。国际上开始使用梅花汉语拼音作为世界通用的品种名称,彻底纠正并结束了西方对梅花译名的混乱局面。
 
按照国际惯例,每一种植物的栽培品种都需在国际上进行正式登录,才算拿到了在国际上通行的“绿卡”。美国植物品种登录权威最多,有几十个。其次是英国,也有20个左右。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的职责是负责在世界范围内对某一类或某一种的植物品种进行名称的核准和认定,以确保品种名称的准确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便于花卉在世界的传播和交易。
 
为了做好这个国际登录权威,陈俊愉白手起家,很快就亮出了国际梅品种登录中心的招牌。为了梅品种的登录,他四处奔走。每确定一个名字,鉴定一个品种,都要花费很多心血。他主持召开了7次梅品种国际登录年会,出版了3本梅品种国际登录年报(双年报),一些误叫了多年的品种改了名,一些似是而非的名称又有了定论,一些一花多名的统一了名称。目前正式登录的品种超过400个,向国际园艺学会交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没有国花是件丢脸的事
 
当时,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中国是唯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这对以花为生、爱国如命的陈俊愉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人尴尬和没脸面的事。
 
“国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他在1982年发表了《我国国花应是梅花》一文,率先提出了评选国花的倡议。
 
作为中国大陆倡导评选国花第一人,陈俊愉花了一年多时间,到图书馆仔细查阅了150个国家的宪法,结果发现宪法没有对国花作出只言片语的规定,国花虽然没有国旗、国歌、国徽等有很强的政治法律性,但群众性强,反映民意民风,可促进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提高国民的素质、人格、情操和爱国意识,所以评选并确定国花不是一件小事。
 
1988年,受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启发,陈俊愉主动将“一国一花”的想法修正为“一国两花”,建议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 两花文化积蕴深厚,内涵丰富。梅花耐寒迎雪、坚贞不屈的风骨及“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先行开拓者的风范,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牡丹则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代表繁荣富强的物质文明。现在台湾地区仍沿用国民政府时期定的梅花,确定梅花、牡丹为双国花,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祖国统一。而且,“双国花”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印了一本各国国花宣传画册。中国的国花未定,而组委会为了“补缺”,擅自印上“中国国花——牡丹(暂定)”。为此,陈俊愉专门跑去和他们争辩。
 
2001年,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一名记者报道现场时说,演出的舞台设计以中国国花牡丹为主体。陈俊愉马上写信抗议。
 
2006年4月,在北京植物园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晤时,陈俊愉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国花问题。连战对他提出的“一国两花”主张深表赞同。
 
为了国花,陈俊愉利用开会的机会,组织两院院士在倡议书上签字,倡议书上有了吴良镛、王文采、袁隆平、卢良恕等各个领域103位院士的签名。
 
为了国花,年过九旬的陈俊愉开了博客,上面只有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国花》;为了国花,陈俊愉倡导召开“中国国花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参与组织了多次“我为国花投一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大年初二去北京植物园当科普讲解的志愿者……
 
为了国花,他坐着轮椅和大学生们畅谈国花评选的意义,呼吁大学生们广泛宣传,动员更多的人加入评选国花的队伍。
 
陈俊愉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国花的确立。他曾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我相信国花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爱花爱草,爱国爱生
 
陈俊愉在大学里当了一辈子的老师。金陵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都曾留下了他教书育人的身影。他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时间最长,达55年之久。他是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园林植物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25位博士、31位硕士,本科生难计其数。许多学生已成为我国园林事业的中坚力量。
 
培育黄色、重瓣、大花的山茶花是世界山茶育种领域的难题。他带领组织研究人员进行金花茶杂交育种试验、杂交授粉试验,费劲周折将广西十万大山中20多个种的500多棵金花茶大树移植成功,建立了举世无双的金花茶基因库,攻克了繁殖技术大关,培育出12个金花茶新品种。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0余个地被菊新品种,是陈俊愉用40多年心血浇灌出的全新品种群,开花繁密、花色丰富、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适合在露地栽培。如今,陈俊愉培育的地被菊盛开在首都,盛开在我国“三北”地区的大街小巷。
 
中国原产的月季是现代月季的重要原种。他指导学生,以我国野生蔷薇与古老的月季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前所未有的刺玫月季新品种群。
 
他讲过遗传学、观赏园艺学、普通植物学、园林建筑学等十余门课程。他随时注意吸收国内外园林花卉研究的最新成果,旁征博引,丰富生动。他的学生、北京植物园园长赵世伟说,陈先生讲课总是把爱国主义贯穿在专业教育中。在他的眼里,一花一草都和祖国的过去和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每一次上课前都非常仔细地备课,给学生写推荐信或者序言,从来不用别人拟好的稿子,总是自己把作品全部看一遍才动笔。每次我给他写了稿子,他都非常认真地修改,并且很快就返回。
 
他对研究生的要求很高:要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要强,栽培繁殖技术要过关;认识的观赏植物要多。他培养的学生大多都成了花卉界的中坚力量。
 
我到家里看望他时,他大声地告诉我:“日本人说菊花是他们原产的。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我一定要写一本书,用有力的事实来说话。”遗憾的是,这本《菊花起源》一书还未完成,他就乘鹤西去。
 
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如果真的有来生,他一定还会继续爱国、爱民、爱生、爱花。
 
他最爱的,依旧会是经霜傲雪的梅花!
 
学术名片:
 
陈俊愉,出生于天津市,安徽安庆人,园林及花卉专家。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及园艺研究部。中共党员及民盟成员。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花卉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及名花研究室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会长及梅国际登录权威(IRA),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12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科学报》 (2012-09-03 B2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