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6 10:14:24
选择字号:
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有温和正效应
 
本报讯(记者黄明明)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唐华俊领导一支全球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包括多种社会经济因子在内的粮食安全状况系统评价模型,预测出气候变化将对我国2050年前后粮食安全所产生的影响。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唐华俊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影响,在考虑CO2肥效作用的情况下,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有温和的正效应;环境友好的均衡发展道路对长期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远大于高人口、高排放的非均衡发展道路;维持单产年均增长率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单产增长率是一个比单产绝对值更有效的粮食安全指标。
 
据唐华俊介绍,该研究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定义的“高排放”和“中等排放”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0公里栅格上分别对灌溉和雨养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进行了逐年仿真。同时,通过设定与高排放和中等排放情景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包括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耕地面积、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排放情景下,我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2030~2050年间将增加3%~11%;在中等排放情景下,将增加约4%。
 
即便考虑到城市化等因素将导致耕地从当前的18.3亿亩缩减到2050年的15.8亿~16.7亿亩,在集约农业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我国的粮食产出也有望在高排放情景下,于2030年达到5.7亿吨、2050年达到6.3亿吨。而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我国的粮食产出能力将达到2030年6.2亿吨、2050年6.5亿吨的水平。
 
此外,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粮食安全指数预计将从2009年的+24%下降到2030年的-4%(高排放)至+10%水平(中等排放)。
 
《中国科学报》 (2012-08-0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