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璞 朱柳笛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7-8 10:22:38
选择字号:
名校招生暗战:为争高分考生“挖墙脚”
 
言语交锋
 
在介绍自己学校优势时,有些招生老师会有意无意不点名提到其他学校的劣势
 
事实上,在分数公布的当天,在武汉举行的招生咨询会上,各高校就进行了第一次交锋。
 
参加过咨询会的考生章玄发现,各个高校在宣传时,主要介绍的不是学校的优势和专业,而是将重点放在对考生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上。
 
“这些并不是我选择高校的主要因素。班主任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专业第一,学校第二,地域第三,对以后的道路来说,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章玄说。
 
到了地级市的招生咨询会,言语交锋明显激烈起来。
 
在介绍自己学校的优势时,有些招生老师会有意无意不点名提到其他学校的劣势。在会后和家长交流时,这种批评会十分尖锐。
 
关于复旦,冯玮听到最多的批评是“复旦衰落了”以及“复旦是文科学校”。
 
冯玮不得不和家长一遍遍解释:复旦是一所文理医都非常强的综合类院校,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复旦和北大分居一二位。
 
冯玮非常反感“违背事实的贬损行为”,不过他也会指出其他高校的劣势,但会以更为委婉的方法。
 
在向家长大力宣传复旦学生的就业优势后,冯玮会提醒家长们,各高校对自己闭口不谈的恰恰是学校的弱项。
 
家长们在暗示之下,很快就会发现某几所院校几乎不提学生的就业情况。冯玮无需明说,家长们就已经在心里投了票。
 
短兵相接
 
第一时间见到考生异常重要。招生老师冯玮认为,“人们都容易先入为主”
 
咨询会并非冯玮最看重的。复旦在湖北省总共招不到40人,因此一个市的招生人数不过四五人,所以冯玮把重点放在和有意向的考生及家长直接沟通和约见。
 
此时的交锋,进入了实质阶段。
 
第一时间见到考生异常重要。冯玮认为“人们都容易先入为主”。
 
清华和北大曾在湖北争夺一名状元,北大的老师赶到了学校,而清华的老师则赶往学生家找了学生,这名学生后来报考了清华,这件事给冯玮很深的印象。
 
咨询会后,冯玮会第一时间将有意向的高分考生和家长约到宾馆交流。接下来就是“拉锯战”式的反复沟通。
 
考生章玄说,在他得知高考分数后,每天至少会接到4至6个来自招生老师的电话,“铺天盖地,每天只忙着接电话了。”
 
除了复旦,其中不乏人大、浙大、中科大等其他名校,每一所学校都答应保证他百分之百能够被录取,并首选最好的专业。
 
家长们也会从其他高校处获得信息,常犹豫不决,冯玮说他和同事确定一个考生,最少也要打8个电话。
 
在高校、考生双方都满意后,冯玮会拿出“预录取协议书”让考生签。当考生将名字签下时,“他的半只脚已经迈入了复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