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旭 章丽鋆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6-7 9:26:37
选择字号:
从大学生到科技创新人才 中国航天一流人才怎么批量生产
 
两弹一星、神舟飞天、探月工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航天事业里程碑式的成就举世瞩目。
 
拥有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作风严谨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是中国航天在国际高科技竞争中立足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队伍中,拥有30位两院院士,100位国家级专家,200位集团公司学术带头人,350多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总指挥、总设计师,而且这些人才基本上都是航天系统自己培养出来的。
 
从新毕业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国航天实现了一流人才的批量生产,其中奥秘何在呢?
 
37岁的卫星总设计师
 
“神五”发射成功之际,42岁的载人航天副总指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成为众多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人们都在惊叹,这么大的工程,副总指挥居然这么年轻。
 
其实,注重给年轻的科技骨干压担子,让他们在重大项目、重点课题中挑大梁,得到充分的发挥与磨练,一直是航天领域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
 
1992年,22岁的孙泽洲来到航天科技集团。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先后参与了资源一号卫星、资源二号卫星和实践五号卫星的总体工作,获得了难得的锻炼机会。
 
2007年,经历过众多重大工程磨练的孙泽洲,因为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那一年,他刚满37岁。
 
众多的机遇,高强度的磨练,大胆的启用,让年轻的人才一个个脱颖而出,而孙泽洲,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许多年轻人才通过参加重大工程项目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迅速地成长起来。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00余名型号“两总”的平均年龄只有44岁,45岁以下的占57%;科技人才队伍中,正副主任师和主管师共有96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的超过70%。
 
90多岁的专家带徒弟
 
90多岁高龄的陆元九院士,至今依然深入一线到研究所的班组去指导年轻人如何做科研,如何写论文,帮助年轻人才尽快成长。
 
年轻人才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传帮带。针对人才队伍新老交替的特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坚持实施“师带徒”制度,要求老专家在工作中加强对青年人的培养,将年轻技术人员“扶上马,送一程”。
 
“神舟”飞船发射的型号火箭研制之初,由于设计人员80%都是年轻人,使80%的图纸不能通过工艺审查。于是“老兵”带着“新兵”加班加点,一遍又一遍地查找问题,修改或重新设计,终于使图纸如期下厂。这样,新老结合,以老带新,使年轻人在实践中很好地传承了老同志的宝贵经验。
 
为使老专家的经验更好地传给年轻人,集团下属单位第一研究院还实施“立言”工程,要求老专家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及时总结、系统化其专业领域的经验,并将其上升到工程理论,著书立说,即“立言”。
 
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学术大腕和顶级专家,新人成长自然很快。在工作中,年轻人向老一辈航天人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和经验,还有优良的作风和精神。在老一辈航天人言传身教的带动下,航天人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每个研制人员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