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
二等奖
|
序号
|
编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1
|
Z-101-2-01
|
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
|
钟万勰(大连理工大学),
张洪武(大连理工大学),
姚伟岸(大连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2
|
Z-101-2-02
|
舒伯特簇的乘法法则
|
段海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
|
3
|
Z-101-2-03
|
电磁固体的变形与断裂
|
方岱宁(清华大学),
刘金喜(石家庄铁道学院),
刘 彬(清华大学),
李法新(清华大学),
黄克智(清华大学)
|
中国科协
|
4
|
Z-102-2-01
|
定量电子显微学方法与氧化钛纳米结构研究
|
彭练矛(北京大学),
陈 清(北京大学),
杜高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北京市
|
5
|
Z-102-2-02
|
原子团簇和团簇组装的尺寸效应和奇特物性
|
王广厚(南京大学),
韩 民(南京大学),
赵纪军(南京大学),
刘峰奇(南京大学),
王保林(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6
|
Z-102-2-03
|
非晶合金形成机理研究及新型稀土基块体非晶合金研制
|
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潘明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赵德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7
|
Z-102-2-04
|
BES-II DD-bar阈上粒子ψ(3770)非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
|
荣 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张达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陈江川(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马海龙(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8
|
Z-102-2-05
|
人工结构中的波及相关奇异性质研究
|
刘正猷(武汉大学),
汪国平(武汉大学),
谭志杰(武汉大学),
张文炳(武汉大学),
邹宪武(武汉大学)
|
教育部
|
9
|
Z-103-2-01
|
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
|
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武志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张思远(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苏 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吉林省
|
10
|
Z-103-2-02
|
具有微、纳结构特征的聚合物复合光功能材料的合成与构筑
|
杨 柏(吉林大学),
张俊虎(吉林大学),
张 皓(吉林大学),
崔占臣(吉林大学),
沈家骢(吉林大学)
|
教育部
|
11
|
Z-103-2-03
|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
张锁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
张香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吕兴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董 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
|
12
|
Z-103-2-04
|
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糖缀合物的化学合成
|
俞 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惠永正(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王来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邓绍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卢寿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上海市
|
13
|
Z-103-2-05
|
复杂形态和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自组装原理及性能研究
|
俞书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 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 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郭晓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崔先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省
|
14
|
Z-103-2-06
|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
刘 育(南开大学),
张衡益(南开大学),
陈 湧(南开大学)
|
天津市
|
15
|
Z-104-2-01
|
中国的乐平统及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
|
金玉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王向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王 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曹长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江苏省
|
16
|
Z-104-2-02
|
中国天然气成因及鉴别
|
戴金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郝 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 剑(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朱光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17
|
Z-104-2-03
|
亚洲风尘起源、沉积与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
陈 骏(南京大学),
郑洪波(同济大学),
鹿化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季峻峰(南京大学),
杨杰东(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18
|
Z-104-2-04
|
变质同位素年代学及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过程
|
李曙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贻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益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孙卫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秋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省
|
19
|
Z-105-2-01
|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
|
段树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戈鹉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景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杨云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王慧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上海市
|
20
|
Z-105-2-02
|
植物钙调素的功能及其信号转导机理
|
孙大业(河北师范大学),
周人纲(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马力耕(河北师范大学),
崔素娟(河北师范大学),
李 冰(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省
|
21
|
Z-105-2-03
|
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
|
舒红兵(北京大学),
翟中和(北京大学),
陈丹英(北京大学),
吴 旻(北京大学),
卢智刚(北京大学)
|
教育部
|
22
|
Z-106-2-01
|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
王建枝(华中科技大学),
张灼华(中南大学),
王丹玲(华中科技大学),
刘世杰(华中科技大学),
李宏莲(华中科技大学)
|
教育部
|
23
|
Z-106-2-02
|
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
钦伦秀(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叶青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汤钊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关新元(香港大学),
贾户亮(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
教育部
|
24
|
Z-106-2-03
|
白血病细胞分化与凋亡的新机制
|
陈国强(上海交通大学),
赵 倩(上海交通大学),
赵克温(上海交通大学),
刘 玮(上海交通大学),
黄 莺(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市
|
25
|
Z-107-2-01
|
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
|
骆清铭(华中科技大学),
赵元弟(华中科技大学),
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
李鹏程(华中科技大学),
张智红(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省
|
26
|
Z-107-2-02
|
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
|
黄 捷(香港中文大学),
陈智勇(香港中文大学),
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叶旭东(浙江大学)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27
|
Z-108-2-01
|
新型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发光器件
|
曹 镛(华南理工大学),
杨 伟(华南理工大学),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
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
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
|
28
|
Z-109-2-01
|
纳米流体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
宣益民(南京理工大学),
李 强(南京理工大学)
|
教育部
|
29
|
Z-109-2-02
|
特大桥梁颤振和抖振精细化理论
|
葛耀君(同济大学),
朱乐东(同济大学),
项海帆(同济大学)
|
上海市
|
30
|
Z-109-2-03
|
塑料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
李德群(华中科技大学),
周华民(华中科技大学),
周兴平(华中科技大学),
李国耀(香港城市大学)
|
教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