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涛 邸利会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09-8-13 10:11:31
选择字号:
李均之的地震预报鸟

李均之


李均之和他的虎皮鹦鹉

北京工业大学为李均之提供了100万元经费,他的“神奇的小鸟”及其实验室得以维护
 
■记者 贺涛 实习记者 邸利会
 
北京工业大学西北角,绿荫遮掩处一所不为人注意的幽静小院。推门进去,一间平房,一个地下室,一处专门为虎皮鹦鹉砌的小屋,相对于周围的楼房,乍看,会以为只是一所普通的私人居所。事实上,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高校唯一的地震研究所,建立于唐山地震的1976年。力学教书出身、现已75岁的李均之也在那一年被学校委任改行做了地震预报的工作。
 
“30多年了,没有早晚,没有节假日,晚上9点才离开,”李均之告诉《科学新闻》,“周五和周六晚上我还住在所里值班。”如今,除了三两个研究生和他自己,研究所里再没有其他的人员。
 
坐定后,清瘦沉静的李均之开始讲述他进行地震预报的“成绩”。“国外和国内的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地震不能预报,我们的观点很明确,地震能预报。”李均之告诉记者,“我不从理论上讲,我从实际的结果讲。”
 
在一张打印的表格中记录了北工大地震研究所自2000年以来26次较准确的年度预报。另一份材料记录了13次成功的临震预报。他还向记者展现了日本理化研究所上田诚也及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George C. Lee写的两份声明,其中不乏溢美之词。
 
环绕在我们周围的是一些地震测量的仪器,有次声波仪、虎皮鹦鹉记录仪、大地微动仪等。“我的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自己发明的特殊方法和仪器,综合运用起来可以报出地震三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以及地震发生的地点;二是多学科的方法以及我发现的一些特殊规律如火山爆发的信号;三是能报几千公里以外的地震。”李均之说。
 
谈起和另一位名声在外的地震预报“专家”任振球的合作,李均之透露,1997年新疆伽师地震是自己首先预测后通知任振球的,但任振球用“天地耦合”的方法却将预测地点往西改动了1度,结果导致由原来的相差7公里扩大到了100公里。“他的(预报)只是个激发因素,最终还要看前兆;而没有他,我也可以预测三要素。”
 
但“辉煌”的成绩却难掩窘迫的处境。“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年只有1500元。我们申请的基金,评委只看题目和我的名字就枪毙了,从来没批过。”李均之说,“当年翁文波院士当地球物理学评委的时候告诉我要抓紧申请,可是初审就被划掉了,他根本看不到。”
 
另一方面,在李均之看来,地震局专家缺乏对地震预报的判断能力。“现在是人家报了意见,他们却没办法判断。”
 
在专门设计的小房子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神奇的小鸟”——用于地震预报的虎皮鹦鹉。据他介绍,这些虎皮鹦鹉随便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三五年病死后再换新鸟。
 
“这还有暖气,温度保持十几度,太冷就不跳了。平时它们吃些小米、水、青菜。最爱吃油菜,苦菜也吃。”李均之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
 
隔着不远,顺台阶而下,就是地下观测室。里面陈列着各种仪器,有大地重力仪、磁三针等。“这台测量地应力的传感器是我自己设计的。”李均之说,“这些设备都是独一无二的。”依靠迄今为止北工大提供的累计100万元经费,实验室得以购买设备和进行日常维护。
 
从院门出来,望着李均之转身离去的背影,记者不禁遐想,如果以后看见遛鸟的老人,或许还会记起北工大地震研究所的那段难忘经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