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进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6-9 9:09:06
选择字号: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启动
 
日前,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在兰州正式启动。这预示着我国将开展系统性的多年冻土本底调查。
 
据悉,地球上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4%。中国多年冻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2%,其中90%分布在青藏高原。尽管我国以青藏高原为重点的多年冻土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主要集中于青藏公路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且以冻土工程研究为主。至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边界、高原腹地冻土分布的真实情况、冻土活动层与植被分布关系等一些最基本的冻土信息均源自若干典型工作基础上的推测,使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对冻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受到很大制约。
 
随着我国西部发展的不断推进和气候变暖影响的日益加重,多年冻土变化对生态、水文、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日渐突出,同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已经或未来必将遇到一系列与冻土本底资源密切相关的基础问题,冻土本底信息已成为冻土、冰川、生态、水文、气候、工程、水电等方面深化研究和解决问题所关注和急需的基本资料。青藏铁路建设、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域气候模拟等问题解决的程度和认识的水平均与获得多年冻土本底信息资源的丰寡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在目前我国多年冻土呈现出加速退化的趋势下,部分高温和岛状多年冻土在逐渐消亡,活动层厚度在不断加深,多年冻土背景信息在迅速消失,冻土本底资源的时间界限在冻土加速退化中在不断后延,很多信息很难恢复。因此,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尽快开展全面、系统的冻土本底调查,摸清多年冻土的家底资源,保存本底信息,为未来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资源,是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赵林研究员介绍,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广泛,青藏高原、东北大兴安岭以北、西部高山地区均有多年冻土分布,而冻土又分布在地下,调查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因此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我国多年冻土本底的调查工作。青藏高原是我国冻土的重要分布区,高原冻土变化又与生态、水文、气候和工程建设息息相关,这也是将本次本底调查的重点选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原因。拟开展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选取青藏高原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为主要调查区,收集现有青藏公路/铁路、青康公路和新藏公路的多年冻土资料,并通过2条断续剖面的线路综合调查(在青藏公路与新藏公路间的高原腹地选取一条经向剖面和沿玛多——曲麻莱——不冻泉——可可西里——甜水海一线选取一条纬向剖面)和5个典型区的多年冻土综合填图,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开展对多年冻土分布边界、活动层、土壤、植被、气候和地貌等方面的综合调查,同时在现有监测网点的基础上,完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综合观测网络,获取冻土与环境因子的本底数据资料,辅以遥感技术,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进行综合制图,完成对高原多年冻土现状的综合评估。
 
该项目旨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冻土加速退化背景下,查清并获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变化等系统本底资料信息,评估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气候、水文、生态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为青藏高原乃至我国多年冻土区重大工程建设的选线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与保护等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出席项目启动会的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预测方面的能力,更加准确地评估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江河水资源变化趋势,深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冻土协同演化规律的科学认识,更加科学有效地监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冻融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使我国冻土学研究迈向世界先进水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本底调查,将查清在气候加速变暖及冻土严重退化情况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变化等状况,有效评估冻土变化对我国尤其是西部气候、水文、生态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必将为气候预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与治理、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开发规划等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
 
项目专家组成员包括程国栋、秦大河、宋长青、张鲁新、章金钊、丁永建、马巍、潘保田等。科技部基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会议。(王进东)
 
《科学时报》 (2009-6-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