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9-3-17 16:8:9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在所属领域顶级刊物同期刊发三篇论文
 
《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MCP)是蛋白质组学领域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性刊物,最新一期同时发表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篇研究论文,创该刊单期同一单位发文数之最。
 
1、姜颖副研究员课题组刘坤博士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他们用先进的蛋白质复合体分离和鉴定方法,发现热休克蛋白HSP90和HSP70/HSP60形成的内源性分子伴侣复合体参与了HBV的复制及分泌,并用RNAi和小分子抑制剂证明它们可作为治疗HBV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此研究结果为系统了解HBV的生命周期及研发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朱云平研究员课题组张纪阳博士等大幅提升蛋白质组质谱数据的利用率。大规模、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噪声,而高可靠的数据是进一步生物学分析的基础,故目前的分析方法均采用了过严的标准,但在降低假阳性的同时也人为地造成了数据较高的假阴性及较低的利用率。因此,“在保证高可信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数据”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界的追求。“鸟枪法”是目前蛋白质组鉴定中地位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策略。他们基于随机数据库策略、非参概率密度模型和贝叶斯公式,建立了串联质谱数据过滤的多元贝叶斯非参模型。通过标准蛋白和复杂样品的严格考核,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普适性,可将质谱数据的利用率提高10~40%,创本领域最好水平。
 
3、钱小红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亨廷顿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以患者脑脊液为样本,通过6国实验室合作,规模化筛选和鉴定与亨廷顿疾病(H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质。通过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的整体研究发现,人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的在脑中高表达的蛋白(脑特异性蛋白)是血浆中的1.8倍。与正常人脑脊液相比,HD患者脑脊液中的脑特异性蛋白含量呈下调趋势,其中81%的蛋白量变与不同脑区mRNA转录水平变化一致,同时发现HD患者脑脊液中的肝相关蛋白含量上调。脑脊液中高表达的蛋白大多与免疫系统相关,这些蛋白的变化与HD特征性的神经退行性变、小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现象相吻合,提示其可作为H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江中集团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共同创建,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与开发,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集蛋白质组科学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信息交流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基地。该中心作为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体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的执行总部和数据中心,曾在《自然》(Nature)系列刊物发表文章7篇、在MCP上发表文章10余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