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 新闻 |
  • 博客 |
  • 人才 |
  • 会议 |
  • 基金·项目 |
  • 论文 |
  • 视频·直播 |
  • 小柯机器人
  • 医学科普
电子杂志 | English | 直播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新闻专题>攻坚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进军万米深地,他们数次“十年磨一剑”

近年来,异常高温、特大暴雨和超级干旱频发,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全球变暖在作祟。但西方有一种观点乐观地认为,地球已经开始向冷期转变,因此无须担心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说法科学吗?今年6月,中国科学家通过我国渭河盆地512米钻孔岩芯,重建了过去200万年东亚季风变化历史,发现温暖期至少还将持续1.2万年!有力驳斥了上述说法。

而512米钻孔只是“前菜”,7月28日“正菜”上桌——“渭河盆地深钻计划”开钻,一期工程计划钻探深度3000米,二期将获取超万米的沉积记录,从而解锁东亚6600万年的气候变迁密码。届时,科学家将在气候学界发出更坚定的中国声音。

“我国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厚7500米,是世界一流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珍贵档案。”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球环境所)研究员孙有斌告诉《中国科学报》。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坦言,获得100%完整岩芯是一大难点,甚至不太可能实现。但多年来,地球环境所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黄土精神”,他们将响应国家战略,向地球深部进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RSS | 举报 | 中国科学报社
京ICP备07017567号-1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08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783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邮箱:blog@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