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药物所成立药物靶标结构与功能中心,开展以GPCR为主的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及原创新药研发。如今,GPCR团队已拥有近十个课题组、百余名科研人员,形成了“靶标结构解析—功能确证—新药设计—新药研究”全链条科研体系,上海药物所也成为国际公认的“GPCR研究高地”。而把科研人员凝聚在一起的,是“为民、执着、融合、自强”的“新药精神”。吴蓓丽团队通过解析蛋白质分子结构,揭示了HIV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吴蓓丽瞄准的突破口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徐华强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解析了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完整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上海药物所一直在布局与罕见病治疗和与孤儿药研发相关的科研项目。更重要的是,除了罕见病患者,GPCR团队从未停止关注大多数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疾病诊疗的新需求,GPCR团队将研究重点转向代谢性疾病、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让人们更健康、更高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