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综合极端条件用户实验装置施工现场
如何让科学家的合作更加自由、充分,凝聚成1+1>2的合力?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不断产生新思想?这些是摆在物理所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
物理所的“理想”是:凝聚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在有问题、有想法时,能有一个“立刻联系、马上讨论、快速解决”的条件和氛围。
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旨在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强化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合作和协同创新。2015年1月,依托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凝聚态卓越中心)成立,这为物理所实现“理想”加注了新的动力。
凝聚态卓越中心自成立后经过探索实践,建立了协同化、集成化、规模化的现代科研组织结构模式——学术方向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高效配置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科研人员间跨领域有机合作,以及科学思想、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共享,最大限度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热情,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同一个机构内部迅速完成从理论预言、样品制备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研究,这在国际上都很难做到,而凝聚态卓越中心则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在自然界中,我们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物质都可归类为凝聚态。凝聚态除了表示物质背后“凝聚的力量”,凝聚态卓越中心中的“凝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凝聚一批有特色、已取得一定成果的优势方向”。
物理所有着90年的辉煌历史,它推动了中国物理基础科学研究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被认为是中国乃至国际物理科学领域的标杆性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物理所在国际竞争洪流中独树一帜。尤其在以高温超导、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为代表的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科研成果。【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