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晓
“DNA纳米机器人”研究成果示意图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供图
“DNA 纳米机器人”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3年,中科院启动“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纳米专项)。纳米专项从启动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2013年11月13日,中科院原副院长詹文龙在纳米专项启动会上特别强调,将纳米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不断加强和落实与企业的合作。“产业需要纳米科学!”詹文龙的讲话,让参会的上百位科学家振奋不已。
资料显示,纳米专项按照“创新链到产业链”“领域核心技术”“制造共性与评价”等3个逻辑层次,划分为4个项目,分别是“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纳米绿色印刷与器件制造技术”“纳米结构在特定能源、环境与健康中的应用”“纳米制造共性技术与标准化体系”。
在纳米专项实施过程中,科学家相信,基于纳米科学的产业制造技术,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果没有让人失望。以锂电池为例,研究人员突破了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了多种动力电池电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5Wh/kg,在长安、奇瑞、知豆、北汽等国产品牌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
同时,研究人员在绿色印刷制造产业链、大规模印制电路、千吨级绿色油墨、蓝光激光器和相变存储材料的规模制造、天然气高转化率制乙烯的工业放大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极大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
2018年11月13日,纳米专项以优异的成绩结题。特别是5年来,纳米专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及新增产值超过5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出席纳米专项结题会的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于英杰在看完专项成果展后,用“令人震撼”评价上述成果。【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