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皆成文章:我与“指标”的往事

刘玉仙:《科研奖励,为什么把我排除在外?》
        这些年我一直醉心于科研,先不说我所研究的内容,在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里,我也发表了一些SCI,SSCI,CSCD,CSSCI的文章,应该说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因为来自图书馆,图书馆是教学辅助单位,科研业绩点不算,科研成果也没有奖励。这些年,我除了通过作弊从科研处拿过一千多块钱的科研业界点奖励外(谎称我是学校某个教学单位的员工),我没有合法地从同济大学拿过一分钱的科研奖励。这样,一方面是我的论文无法归口统计,另一方面是学校很多单位,因为论文少而在国家的学科评估中处于劣势,无法招到好的生源,学科也无法充分发展
全文点击

曾泳春:《玩的就是心跳1 》
        这是我在工厂里做的与考核指标完全不相关的事,而且那时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回到学术界。至今想起来,我依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在没有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去发表论文,也许在我心里,那是完成一段科研(即使是硕士时初浅的科研)的心愿。写这段文字,想来还是掺和了一下最近科学网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热点。在理想主义已经被视为异端的今天,人们只能通过凛冽的数字来评价、考核科研工作者,而看不到真正富有精神和理想的内心,我已经无话可说。虽说科研也是一种职业,但科学工作与追求利润的其它工作相比,从从业者到从业目标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看不到这些不同,而依然用计件工资的形式来考核评价科研工作者甚至科学家,在我看来与工厂主没什么两样。
全文点击

王宝山:《什么样的科学家害怕考核评价指标?》
        通常下班回家经过生科院,会碰到很多里面出来吃饭或回宿舍的研究生,每天听他们边走边说的都是“你发了个几分的?”。刚开始我还不太明白,什么几分几分的?后来知道原来他们说的是自己文章的影响因子,搞生物研究的真不简单,已经和考试答题一样,直接算总分了,连影响因子都不讲了。学校里的新闻也经常报道,某某学生的影响因子总和已经过百了,他的导师那更是翻番了。这些分数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用于计算奖金、评奖、评奖学金的基数,就是真金白银。在这个到处都要花钱的社会里,没人和钱有仇,正所谓取之有道,趋之若鹜
全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