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赵现廷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8
选择字号:
从“保生存”到“优生存”
首部中国学者牵头制定的放疗领域国际指南发布

 

■本报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赵现廷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马骏团队牵头,联合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顶尖专家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这是首部由中国学者主导的放疗领域国际指南。

“《指南》精心编撰,分为原发灶与颈部两大专篇。它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学者在鼻咽癌诊疗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制定者,有望为全球患者带来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推动鼻咽癌的诊治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跨越。”马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国际指南协调员Lisa Bradfield认为,《指南》完成得非常出色,是放射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全球鼻咽癌的临床实践树立了新标杆。

诊疗困境:靶区勾画难题待解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的一种癌变,主要是由EB病毒、环境、饮食和遗传等因素引起。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地域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7%。

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照射范围(靶区)的精准确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然而,这一关键环节面临着诸多难题。若照射范围过小,肿瘤细胞易复发,患者需承受二次治疗之苦和更高健康风险;若范围过大,则可能误伤脑干、颞叶等重要器官,引发头痛、记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更为棘手的是,鼻咽癌初治时往往不适合手术,这使得医生难以获取术后大体病理标本,无法通过病理分析精准评估肿瘤侵犯范围。这一难题导致全球各医疗中心在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上标准不一,差异显著。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也阻碍了鼻咽癌放疗领域的整体进步。因此,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且兼顾区域医疗资源差异的国际临床指南,统一治疗规范、提升照射精准度、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成为全球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历经25个月、185次邮件沟通、8轮核心成员会议、5次全体会议、两轮全体委员投票,我们最终确定了《指南》推荐内容。”马骏团队成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唐玲珑告诉《中国科学报》,《指南》的制定遵循了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推荐的国际标准指南制定流程,凝聚了全球医学专家的智慧与心血。

全球协作:破解八大关键难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孙颖介绍,《指南》解决了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存在的八大关键问题: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化疗后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勾画、鼻咽预防照射范围的勾画、转移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化疗后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未达转移诊断标准的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颈部预防照射范围的个体化勾画、颈部分区解剖边界的修正原则。

基于鼻咽癌局部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南》系统性提出了个体化放射治疗照射范围的建议,并充分考虑了不同临床分期及侵犯范围对照射范围设计的影响。这一创新举措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对正常组织如腮腺、甲状腺、咽缩肌、颞叶、中耳等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从而减少口干、甲状腺功能减退、吞咽困难、放射性脑病、听力下降等常见放疗相关毒副作用,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少受痛苦,更好恢复健康。

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专家团队广泛纳入不同地区、不同医生的实践策略,同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充分参考患者代表的意见,确保临床实践贴合患者实际需求。

为保证《指南》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团队创新性提供了193幅鼻咽部及颈部高分辨率、多序列影像融合且标注关键结构的勾画图谱。该图谱系统详细演示了规范化的照射范围勾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和可操作的视觉指引,作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实用工具,进一步保证了不同医疗中心放射治疗范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让全球各地的医生都能更好掌握和应用《指南》。

中国引领:从跟跑到国际领跑

目前我国大多数肿瘤的诊疗主要参考国外权威指南。在鼻咽癌领域,近20年来,马骏团队围绕鼻咽癌治疗的“增效减毒”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同时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标准制定”一体化体系,逐步推动鼻咽癌的诊治实现从“保生存”到“优生存”的跨越,领衔制定鼻咽癌诊疗“国际标准”。

2019年,马骏团队牵头制定《中-美鼻咽癌国际诊治指南》,指导全球鼻咽癌临床实践。其相关研究促成了目前全球肿瘤临床诊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大幅修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内容,9项研究写入了美国教科书,并为《柳叶刀》撰写了系统性综述。

在放射治疗范围勾画方面,马骏团队研发了化疗后缩小高剂量照射范围、缩小颈部预防照射范围、豁免内侧组咽后淋巴结预防照射等多项放疗减毒新技术。凭借在放射治疗靶区研究的深厚积累与国际声誉,马骏再次受邀作为主席牵头制定《指南》,让我国在鼻咽癌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了解,《指南》将通过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欧洲放射肿瘤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在全球推广应用,为全球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未来,团队将在维持高肿瘤控制率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进一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照射损伤,切实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鼻咽癌患者生存期,实现‘活得久’‘活得好’。”马骏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5)00326-2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5)00327-4

《中国科学报》 (2025-09-18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