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云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19
选择字号:
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

《盛彤笙资料长编》,胡云安、吉顺平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定价:182元

 

胡云安

历经数年,《盛彤笙资料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终于出版了。

盛彤笙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良知善行和社会责任感,怀着“改变国民食物结构,强壮一个民族”的梦想,以身许国,兴学为民,一生荣辱交加,留有太多遗憾,曾自嘲一生“打了一个钢筋水泥的基础,却盖了一间茅草房”。这显然是他的自谦之词,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也有因打成“右派”、历经“文革”凡二十年,诸多愿望未能实现的感叹之意。

盛彤笙的高足、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盛彤笙文稿》序中曾感叹:“他虽历经磨难而坚贞不屈,矢志向前。使我看到了‘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当代屈原形象。”

通过《长编》,我们可以了解盛彤笙的一生:其德行堪为楷模,功业彪炳史册,论著足以传世。

盛彤笙早年留学德国,获医学和兽医学双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先后在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和中央大学任教,三尺讲台,一方天地,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旅,教学循循善诱、一丝不苟,治学严谨审慎、精益求精,深得师生敬重和钦佩。他德艺双馨,桃李满门,影响甚巨。

抗战胜利后,许多大学回迁,许多知识分子涌向南京、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谋职。而盛彤笙却从南京中央大学前往西北赴任。

1946年,36岁的盛彤笙赴兰州创办兽医学院并出任院长,凭借着自己的学术影响、人格魅力和雅量,延揽了一大批硕学鸿儒,云集兰州小西湖,从零起步,点将组班,签署任命,共克时艰,共享其盛,将兽医学院办成一所比肩莫斯科兽医学院的亚洲一流高等学府,为祖国特别是大西北培养了一大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盛彤笙曾多次勉励学生说:我们学习兽医科学,就是要增加乳肉蛋的产量,使全国同胞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让中国人每天有一顿肉、一杯奶、一枚蛋,每人有一身毛料子、一双皮鞋,大家都能享受畜牧业之惠,做一个健康强壮的中国人,做一个有尊严有品位的中国人,希望同学们坚韧勇敢地把这一使命担当起来。“裨益国民生计,臻进人类健康”,其经世致用的办学主旨、其奉献民生的拳拳之心,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

1950年后,盛彤笙多次担任重要职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院长和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等职。

他以丰厚的学术积累和所率领的强大的专业技术队伍,为西北畜牧业发展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其间,他与西北畜牧部同仁和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师生奔赴西北各地,调查研究,围歼瘟疫,改良畜种,广施仁术,泽被苍生。

1954年,盛彤笙以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第一副主任委员的身份在兰州勘察选址,设置专业,选调科技人员,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今兰州分院)。

1955年,233名科学家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盛彤笙为生物学地学部委员。

盛彤笙在1955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上作为科学家代表发言,其发言刊载于当年6月10日的《光明日报》。

1956年6月,他在拟制全国长期科学规划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都被安排发言,陈述西北发展科学事业之重要性,呼吁全国人民和科学界支持西北建设,并以战略型大科学家的超前眼光和气魄胆识,对西北科学前景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付诸实施,奠定了日后中科院兰州分院发展的基石。

科学家难得,战略型科学家尤为难得。而盛彤笙将两个“难得”集于一身,既有技术型科学家的严谨与审慎,又有战略型科学家的高远与宏阔。

在为学为政之路上,盛彤笙始终不断审视着世界畜牧兽医事业和科学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始终践行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大任而绽放异彩,展其所长而回馈社会,纵然困乏其身,亦不忘初心,执着坚守,为国计民生贡献毕生才智。

除教学工作和领导工作之外,他以忧国忧民、惠泽苍生、著书立说为己任,笔耕不辍,佳作迭出,流传甚广。

从《长编》中我们可以追溯,早在他18岁参加《开明》杂志社举办的研讨会时,即有惊人之语。在上海医学院学习期间,他就结合实际,撰写了《麻风为公众卫生问题》,摘得桂冠,初步展现其科研能力及济世情怀。

抗战开始,他敏锐地意识到研究未来之毒气战及军马之防毒等问题的紧迫性,撰写了《细菌战的可能性》《毒气战中之军马》《马匹的重要传染病》《家畜尸体剖检技术》等文章,提醒政府予以重视。

他的一些科研活动,总是经世致用,关乎民生。 抗战时期,以研究《水牛脑脊髓炎之研究》使大批耕牛免于死亡,取得了巨大成果,并在《科学》上发表;《磺胺族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用》提出的理论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和疫病蔓延。这一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比国外相关研究早了七年。

随后编著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分别于1941年、1948年、1956年刊印三版。他在苦难岁月中译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克氏细菌学》《家畜的传染病》《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等经典著作,计400多万字,嘉惠学林。

晚年虽体弱多病,仍以顽强毅力主持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兽医部分和《中国畜牧兽医辞典》《德汉动物学词汇》的编纂校审工作,殚精竭虑,字斟句酌,使这些著作成为后世经典。

几十年来,盛彤笙坚持不懈,密切关注国计民生,倡导改变食物结构、增加国民饮食中动物性蛋白的摄入量、强壮一个民族的理想。他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撰写文章,提醒政府重视畜牧业,解决农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如《论畜牧兽医事业之危机及吾人应有之觉悟》《畜牧兽医对于国计民生之关系》《改进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之商榷》《加强畜牧兽医科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新生谈谈畜牧兽医》,无不以民族健康、国家前途为重。

盛彤笙是学者,但不是独守书斋的学者。他把“发展畜牧兽医,改善食物结构,强壮一个民族”奉为第一使命。盛彤笙的足迹遍布西北牧区、农区以及城市周边能发展畜牧业的区域,倡导大畜牧业思想,并在1981年5月中科院学部大会等各种会议上发表他的观点,同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领衔发表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建议在作物区进行调整农牧比例,改革食物构成的试验》等文章。 最终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表示畜牧业应该作为战略来研究。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盛彤笙德才兼备,境界高远,胸怀广阔,凡受其教诲或与之交往者,莫不为其渊博学识、人格魅力和深邃思想所折服。

许多留洋博士在盛彤笙报国激情的感召下,选择了盛彤笙主持校政的兽医学院,勇担振兴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神圣使命,这么多国内外杰出人才追随盛彤笙,而且众口一词的推崇、敬仰和服膺,正应了“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之古训。他们在盛彤笙麾下,都成了全国著名的大专家,达到自己事业的巅峰,《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中有详述。

因有这本传记垫底,又有任继周的推荐,我们才得以于2014年向中国科协申请“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并获准立项,将盛彤笙列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名单,为盛彤笙争得一份应有的殊荣,更使盛彤笙资料抢救挖掘工作获得了最大支持。

我们又走访盛彤笙的亲友故旧,查阅尘封档案,搜集散见于各处的文献资料,得其论著、译文、书信、手稿若干,收获甚丰,并精心考据整理,编撰成《长编》《盛彤笙文稿》两书。

盛彤笙的精神和功业是一曲绝唱,他培养的众多人才、他事业的继承者,接力合奏着更加雄伟宏大的交响曲。

《中国科学报》 (2021-08-19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