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4
选择字号:
奥运十年:高校志愿者,说出你的故事

 

奥运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志愿者篇

十年前的8月,中国圆了百年奥运梦,并以高规格的办会水准,向全世界展示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现代形象。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背后,凝聚着千万人的付出与努力,其中就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仅奥运会、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就有约10万人。他们绝大多数来自高校,担任着指路、疏导、翻译等后勤保障工作。

十年弹指一挥间,那段经历如今早已成为他们的永恒记忆。而此时,我们希望一直在幕后服务的他们走上前来,说出自己的故事,与世人重温那段光荣与梦想。

那一年,我给成龙伴舞

陈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

人们印象中的奥运志愿者,或是引导观众入场,或是为运动员递毛巾,或是默默地站在场外维持秩序,但我却不太一样,因为我的志愿项目是奥运会闭幕式伴舞。当时,北航一共有500名女生入选。

其实,我最初落选了,因为网上报名时照片出了问题。当我从组委会负责维护报名系统的人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非常伤心。但噩耗传来的同时,也带来一丝希望。因为他问了问我的身高、体重,然后又问我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奥运会闭幕式志愿者。我当即应了下来,后来又经过几轮面试,最终入选。

奥运会开幕是在2008年8月,但我们从4月就开始训练了,每天晚6点到9点,风雨无阻。由于保密原因,我们的训练音乐都是加密版的,而且改来改去,直到开幕式都没有完全定下来。到了暑假正式开始整个闭幕式的合练时,我才知道我们跳的舞蹈是为闭幕式倒数第二首歌曲伴舞,演唱者有成龙、韩雪等。所以,后来每当亲友问我到底跳的什么舞时,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给成龙伴舞。”

因为奥运会闭幕式志愿者的特殊性,我在开幕式前就进入鸟巢彩排。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我们经常会一起吐槽一个节目:一名男子绕着鸟巢顶端飞奔一圈。当时,我觉得这个节目毫无看点。但8月8日那天晚上看到开幕式时,我惊呆了,原来那是李宁在彩排。

那年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我们训练了五个月,终于要表演了,大家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不需要导演在耳麦里喊节奏,也不需要有人提示要微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

也许是做了奥运会志愿者的缘故,平时不怎么关注体育赛事的我也开始看起比赛来。我不懂跳水,不懂排球,也不懂举重,但我记得,中国国歌一次又一次地唱响,而我的眼眶也经常是湿润的。

如今十年过去,我忘了当时的音乐,忘了舞蹈动作,甚至忘了舞伴的模样,但仍然记得一次又一次排练的辛苦,记得那年8月24日晚上的兴奋。其实,这有点像我现在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型号研制过程十分辛苦,但当卫星发射成功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而且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奥运是我的人生拐点

雷寅(南开大学毕业生)

2008年的那个夏天,对于即将步入大四的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因为我圆了一个梦,成为北京奥运会天津赛区志愿者。

我的奥运会志愿者梦是从2001年开始做起的,当时北京申奥成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志愿者。

2005年,我进入南开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语言上的优势,让我得以在一系列面试中过关斩将。不过,在等待最终结果出来的那段时间,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

当时,从天津输送到北京主赛区的志愿者人数有限,而且是根据缺口岗位的需求,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因此,尽管面试表现很好,但天津市公布的名单中并没有我的名字。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落选了,内心的沮丧无与伦比。

不过,就在几天后,我突然接到被选为天津赛区奥运志愿者的通知。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当时公布的只是前往北京主赛区的志愿者名单。虽然没能去北京,但能在天津赛区做志愿者,也算是圆了我的奥运志愿者梦。

在那之后,我们经过了几个月的全方位培训才正式上岗。当时,我在注册中心担任志愿者工作,很多参赛队都要到我们那里去注册。正是由于这一便利条件,我有幸见到了很多体育界“大咖”,比如牙买加田径代表队。至今,与“飞人”博尔特的合影还珍藏在我的手机里。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前往美国旧金山大学攻读体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之所以能进入这所体育管理专业全美排名前三的学校,可以说,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起到了决定性因素。在当时留学班级的所有学生当中,也只有我一个人拥有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

归国后,我先在一家体育公司工作,延续自己的体育梦,后来考入国家体育总局工作。甚至可以说,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和事业的轨迹。今后,我还会继续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努力和贡献。

做奥运会志愿者是我的荣誉

王世远(东北大学毕业生)

2008年,我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的一名志愿者。沈阳赛区志愿者选拔工作是从2007年6月启动的,当时我读大三,凭借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和多项志愿服务经历,顺利通过了近一年的多层选拔、考核。

2008年6月,当我得知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时,心情无比激动,荣誉感油然而生。但在激动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压力与挑战,因为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社会发展、中国青年形象的巨大舞台,需要我们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责任感去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后来,我作为奥运志愿者东北大学学生负责人,与90名东大学子一起参加礼仪培训、语言培训、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活动、奥运测试赛等培训和模拟演习,然后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当时,沈阳赛区承办的是奥运会足球赛事。在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每位志愿者都对应一项或几项具体工作,基本上都是从早到晚一直忙碌。虽然岗位不同、工作有别,但如果有需要,所有志愿者都能及时补位、相互帮衬,充分体现了大家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整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赛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我非常热爱志愿服务工作,因为不仅可以服务他人,也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因此,2008年,我还加入了团中央实施的一个支教项目,赴新疆阿勒泰地区,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2011年我留校工作,如今负责全校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组织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将我在志愿服务时的所做所学灵活运用。

未来如果有机会,我依然会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社会进步、祖国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得知入选后,我彻夜未眠

王媛媛(燕山大学教师)

十年转瞬即逝,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特别是奥运期间,我有幸担任了秦皇岛赛区足球赛的法语播音员。我为曾拥有这样一段经历感到特别自豪。

2007年是我来燕山大学工作的第一年。还记得12月的一天,我刚刚从奥运安保法语日常用语的录播室里出来,就接到了志愿者报名的通知,于是兴冲冲地和数十位老师一起来到奥体中心报名。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审核、面试、培训,终于在2008年3月开始分配岗位。当我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竞赛部体育展示团队做赛场播音员后,竟然激动得一整夜没睡着。

2008年6月2日,我正式开始在秦皇岛奥体中心上岗,至8月20日结束,其间没有假期,每天要在那里工作9个小时。展示团队责任重大,因为在这里举行的每场赛事都要经过我们传播给世界。“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历史。”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团队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

赛事播报采取“法—英—中”的播报顺序,比赛前、比赛中都要进行播报,包括赛事介绍、入场须知、场内变动等多项内容。整个播报过程中,时间要求精确到秒,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播报员临时完成翻译并播报出去。为了保证准确无误,我们一遍遍地向专家老师和外籍工作人员请教用词与名字的发音。

在演练中,团队主任提意见说,我的声音不够洪亮,于是我每天晨跑来提高肺活量,平时说话也故意提高音量,后来竟变成了团队里的“大嗓门”。

奥运会期间,我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但心里却是兴奋的、自豪的。同时,这段经历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生命在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一段志愿者经历回馈给我的不只是成就感,更是对生命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赛事,只要需要志愿者,我将义无反顾。

我与奥运的青春之约

叶佳波(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

我与奥运的缘分要追溯到2001年的那个夏夜,我正在中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当电视直播到北京当选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同学们沸腾了,整个教学楼都充斥着少年们热烈的欢呼,围墙外也响起了鞭炮和礼花的轰鸣声。犹记得,那夜星空异常灿烂,烟花映亮了我和小伙伴们激动的脸庞以及我们坚定的誓言:“无论未来在哪里,2008年一定要去看奥运会!”

于是7年后,当得知我们能申请奥运会志愿者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其实,我一直都是志愿者积极分子,早在2007年的残奥会时,就担任了蒙特塞拉特岛队(美属)的跟队志愿者。而这段经历也让我有幸“突出重围”,获得了奥运会上海足球赛区的志愿者资格,并担任了4号门检票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之一。

其实,担任奥运会志愿者的辛苦是我始料未及的。那时正值酷暑,无论烈日、暴雨,我们都整装到位,在闷热的检票口临时棚里一站一天;在露天的看台上、临时医疗点、联络点来回奔波,熟悉路线;每天清晨6点就从学校出发,直到晚上10点才返回。我记得有一天,因为内场没开,为了联络相关志愿者,我绕着体育场的外围走了10多圈,走到后来觉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还有一次训练,暴雨突然而至,但没有一个人擅离岗位,全身被淋透后太阳出来,大家还感叹,“志愿服和鞋子的快干效果真好!”

终于,这番辛苦也让我们在奥运会正式开幕后,所有比赛场次的检票、疏导和引导协助工作都做到了有条不紊、训练有素。

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长与蜕变总是免不了艰辛与痛苦,但奥运会志愿者这份宝贵的经历,让我每每在遇到困难时,总能够用更加积极、善意的心态去面对;让我更容易与同事朋友建立信任与合作;也让我笃信,开放、友好和协作才能收获友谊;并亲身体会到,我们能够融入世界、笑对四方来客,也有实力成为受人尊敬的文明大国。

再次翻看那些老照片,仿佛一切就在昨天,一闭眼还能看见我和朋友们身着那一抹蔚蓝的志愿服,青春昂扬地笑对来来往往的各国来客。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青春因奉献而闪亮。

服务奥运会,也能解决现实问题

尤嘉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然过去10年了,回忆自己当时成为一名志愿者的经历,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但那种充实、兴奋、满足、温暖的感觉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年我读大二,学校发出通知,有意愿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奥运会社会志愿者的选拔。我身边很多人都报名了,于是我也和一位好友抱着试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幸运的是,我竟然通过了层层选拔。但得知入选的消息时,我正在辅导员办公室,整个人都是蒙的,不过在心底的一角,那种兴奋与喜悦早已悄悄地钻了出来。

随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礼仪、奥运知识、交通法规、急救常识等培训后,我们正式上岗了。

与赛会志愿者不同,我们负责的是社会服务。当时,我们学校设立了三个社会志愿者服务站点,奥运会期间驻扎在青岛市的交通枢纽、商业街和客运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协助有关部门维护交通秩序,提供旅游、交通路线咨询等服务。

七八月的户外烈日炎炎,而这似乎也提高了我们作为志愿者的热情。大家坚守在岗位上,认真工作,互相支持,很多志愿者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个人特长运用到志愿服务中。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在服务期间,同伴发现所在路口交通设置不够合理,误导行人横穿马路,给过往车辆和市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他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记录,并由建筑专业的志愿者用3D软件制出详细的路口改进模拟图,撰写《关于佳世客路口改进的研究报告》。道路管理部门很快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对该路口进行整改,栽上绿化带,行人横穿马路现象明显减少。

这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真正地服务于社会,收获的将是实实在在的成果。同时,我们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不论何时,我都会以自己能够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为荣。

志愿者经历挖掘出我的长跑潜力

张源畅(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

我成为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相当传奇。

2001年申奥成功那天,我小学毕业,当时就立志一定要去当奥运会志愿者。后来考大学,我问我妈哪个学校肯定能当志愿者,我妈说体育大学肯定能当。于是,我就来到了北京体育大学。

不过,2008年招奥运会志愿者的时候,我没听到消息就结束了。当时我以为没希望了,不承想,有一天辅导员突然找到我,让我去参加一个面试,给奥运文化公园里的澳门小屋做讲解员。

当时面试了一些奥运知识,还进行了一项体能测试,就是让每个人在12分钟内跑完2000米。我之前哪跑过那么远?最多也就是学校体育测试时跑800米。后来一想,怎么着也得拼一下。结果还不错,我9分钟多就跑完了2000米。也就是因为那次测试,我挖掘出了自己的长跑潜力,以至于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参加马拉松比赛。

当得知自己入选奥运会志愿者的那一刻,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如愿以偿。后来,那年的6月23日,工作人员把我们这些涉及全国31个省市文化小屋的志愿者集合在一起,进行为期五天的封闭培训,包括奥运礼仪、奥运知识、安全教育等。因为那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所以我记得特别清楚。不过当时我心里也在想,难道培训也要选这么重要的日子开场吗?

奥运期间,虽然是做讲解志愿者,但从管理秩序到讲解,再到后续的群众活动,我们都要应对好。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记得,那段时间我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每天都特别忙碌。当时,不管是志愿者还是观众,大家的精神状态都特别好,好像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悦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友善的,大家都有一种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又替祖国高兴的状态。

对我来说,奥运会就是一个特别大的盛典。小时候,它是我每四年都会盼着的事儿。我是1988年出生的,没能赶上汉城奥运会,但从1992年开始,每一届奥运会我都会非常认真地去看,2008年是我唯一没看成比赛的奥运会,但那届奥运会我特别满足。

后来,我还做了中国网球公开赛志愿者、北京国际马拉松志愿者等,在越野跑的时候,我也会临时担任山上志愿者的角色,因为我觉得,志愿服务不仅是举手之劳,更是一种根植于心底的善意。今后,如果还有类似活动需要志愿者,我希望能成为里面的一员,因为这是我的人生理想。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之康 见习记者许悦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8-14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