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利安·柯克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8-14
选择字号:
博士生不应只顾追逐学术荣誉

 

■朱利安·柯克纳

博士生应该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当你经过调查、统计、计算后不难发现,如今的博士生体系已经从根本上腐烂、变质了。越来越多博士生研究将终极目标放在了进入孤独的学术圈,而不是为真实的世界做些什么。

博士生在追逐荣誉的同时,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心理问题在这一群体中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博士生群体中,约有1/3的学生存在患上或者加深精神疾病的风险,而博士生中令人担忧的辍学率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问题。据调查显示,平均50%的博士生未能完成学业中途退学,而在一些机构中,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此外,那些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博士生完成学业的时间通常要比原计划长得多。比如,德国规定博士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为3年,但是大多数学生往往需要5年来完成。而在美国,教育科学专业博士生实际完成学业的时间甚至会超过13年。因此,在大多数国家中,博士生通常不到30岁是很难完成学业的。

尽管在科学领域,有80%的博士生从一开始就在追求科学学术生涯,但他们的热情会在某一个点上逐渐减弱,特别是当其临近毕业却还有55%的计划未完成时。不管怎样,大多数学生遇到上述情况不会再继续下去,研究发现,每200个完成博士学位的人中,只有7人能够获得终身学术职位,只有1人会成为教授。

在过去,许多学者进入科学领域是为了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但是现在的学术圈中,学者们更多地追求自己的文章、成果是否被引用。因此,很多学术成果只在科学界特定的圈子内分享,而不是与政策制定者、商界人士等分享,这就导致学术与社会现实脱节,缺乏实际应用。

我希望,学术界激励学者为推动社会进步作贡献,而不是一味地发表文章,数被引用率。我们应该重新塑造博士生形象,不是追名逐利者,而是探索者,发现、研究新事物,并将其实际应用到社会需求中,带来真正的社会影响力。这就需要高校引导学生走出学术小圈子,从开始研究某一问题起,就保持与一线实践者对话,而不是花费一年时间坐在室内读无数文献。

是时候打破我们原有的博士生体系了,远离“自产自销”的小圈子文化。在孔子的思想中,关于做学问需要做到的是,明白知识的本质就是拥有它并将其充分运用、实践。记住这一点,可能有利于重塑我们的博士生体系。

作者系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教师、研究员,许悦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8-08-1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