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山
这几天有机会在台湾访问一段时间,比较闲,发点小感慨。
上学期给本科生上了一门理论课,本想下学期再努力提高一下水平,还获批了个教改项目,但被通知以后不用再上这个课了——被拿下了?!曾经的辛苦想法与努力,奖品就是喝茶的“杯具”了。
这本来不算个事,课程调整很正常。但是理由却让我瞠目结舌:因为学生的评价,一是不按课本讲,二是不让拷课件。
看了一下评教结果。上学期两个班一起上课,90多人的那个普通班虽然也有点小抱怨,但评教还算令人鼓舞,分数也在90以上;10多人的那个有冠名的高级“人才班”,却抱怨颇大,只给评了70来分。这么多年头一次啊!俺算是丢人到家了,也令关心俺的领导们脸面无光,惭愧!
同在一个班上课,虽众口难调,但我还是没想到会差别这么大。按常理说,即使课程难学,普通班的应该更怨啊,怎么反而是高级班的放了冷箭呢?甚至在期末考试中这个人才班的某同学还在试卷上写了大大的F**K字样,可见怨恨之深!本不在意,但现在是要考虑一下了。
我当初为什么不按课本讲呢?因为我觉得大学里哪儿有什么课本教材,应该都是参考书才对吧?如果还是按照某课本上的一章、一节地来讲,还要按课本做题、考试,那就不用上大学了,和高中有何分别呢?
因此,我上课都是自己做课件,选择课程相关知识点,尽量讲透彻;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把最前沿、最新发表的学术成果包括进来;指定几个代表性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PPT,然后按小组在课堂上讲解。
绝大多数同学是欢迎的,还算拥护。但是10多人的精英高级“人才班”却不接受,实难理解。
我当初为什么不给拷课件呢?因为我想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堂人多,本来听课效果就打折扣,再不记笔记,那只能是浪费时间。没有课件,学生要想学知识,就必须认真听讲、做笔记,这在第一次课上我就明确说了。
如果一开始就拷课件,那就有可能造成上课不听讲的结果,而实际上听老师讲课件与自己看课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课件上不会有老师的阐述,仅仅是重点而已。课程结束后再看课件,现在很少学生能再拿起笔来在纸上写笔记了,作为一个老师,知道笔记的好处所以才要求的,但是还是事与愿违了。
一方面要按课本讲,一方面又要拷课件,这两点要求与我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让我讲课本、让我发课件,那不如不让我讲,因为那会浪费很多人的时间。因此,发个“杯具”,叫俺喝喝茶,也是罪有应得,感恩学生!
贴上学生的意见吧,算是一点教训。看来,连我这个毕业多年的老师,竟然还没明白该如何学习,后生可畏!后生可畏!我也今夜难眠了,是不是该逃离教学了?
(http://blog.sciencenet.cn/u/bigmouse)
跟贴
[211]lijiyuan8888
作为一个本科生,我觉得拷课件是件非常正常、应该的事。打破常规的教授方式会导致学生反感还是挺正常的。 在大学这个分数仍然占很大比重的地方,突然改变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满意分数,老师也觉得不被认可,学生老师同样悲哀。
[205]lingyuns
作为学生,上课不理解,跟不上,想拷课件课下接着看,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静下心来想想,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结合学生实际来解决问题,虽然学生都想考高分,但大部分仍是很有求知欲想弄懂弄透的。
[194]guxun1046
我是一名专升本毕业生,以前读专科的时候想象的本科课堂应该就是您这样子的,虽然到了本科后觉得本科其实和以前专科差不多。看到您如此的教学,真的很敬佩。一些学生的不满或许只是暂时的,您的抱怨或许也是暂时的。以后这样的做法肯定会推行的,因为我心目中的大学都应该像国外公开课那样,没有什么指定教材、没有什么历年不变的讲义课件,应该更多地去聆听智者的声音,体会他们学习、科研中的感悟、感叹。
《中国科学报》 (20130107 第6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