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7
选择字号:
降服风沙 科学规划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

蒋有绪

 
■本报记者 冯丽妃
 
随着年轮交替,已整整开展了12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在刚刚到来的2013年,进入了二期工程。
 
“这是继续向风沙治理目标前进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为建设华北大区生态屏障、保障与改善京津地区生存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北京实现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环境保障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森林生态学家蒋有绪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工造林 以补“先天”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以造成沙尘天气。”蒋有绪介绍说,地球陆地表面存在沙漠和易于起沙的地表层。这些地区的沙尘被风扬起,便造成区域性扬沙天气。
 
同样,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也会增加地表裸露程度和易于起沙的面积,导致沙尘天气增多。
 
因此,需通过后天的人工努力,增加地表植被修复,降低进入大气循环系统的沙尘量,才能减少特定地区的扬沙天气。
 
蒋有绪指出,在京津周围,近有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远有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因此,通过防护林建设,减少这些地区的扬沙量十分必要。
 
承前启后 降服风沙
 
“现在,京津风沙源一期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治理效果。”蒋有绪说。
 
一期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比2001年的10.94%增长了4.07个百分点,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16.3万公顷。同时,沙化耕地也在不断减少,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一期工程减轻了京津地区风沙危害,生态环境的好转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蒋有绪评价说。
 
不过,他同时指出,由于一期工程治理范围偏小,只覆盖了京津北路路径的沙尘源区,以及西北路和西路路径的小部分地区,因此,其在缓解浮尘天气对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作用还很有限。
 
“当前二期工程区年释尘量约为1.12亿吨,约占三条沙尘传输路径释尘总量的22.6%,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80.3%。因此,此次工程十分关键。”蒋有绪指出。
 
科学实施 协同增效
 
“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治理总面积为71.05万平方公里。由于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治理对策和技术措施不能‘一刀切’。”蒋有绪指出。
 
他认为,工程应本着“科学规划、分区施策”的原则,在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分区治理。
 
例如,二期工程区内的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乌兰察布高原沙化土地,以及其周边地区的释尘量占该区域释尘总量的80%以上,因此,对这些地区必须加以重点治理。
 
“要营造多层防护体系,最终形成点、线、面结合,具有抑尘、阻尘、降尘功能的生物、工程综合防护体系。”蒋有绪指出。
 
他希望,二期工程可以把林业、农业、水利措施相结合,协同增效;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加强防沙治沙科技示范与推广,建立工程监测和效益评价体系,促进工程区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3010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