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照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 7:27:48
选择字号:
复杂反而安全
 
■杨照
 
戴高乐当法国总统时,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抱怨:“谁有办法统治一个可以搞出246种奶酪的国家呢?”
 
如果戴高乐确定知道法国一共就有246种奶酪,老实说,这样一个国家就没什么不能治理的了,戴高乐那句话真正的重点,其实是在凸显国家机器、政府行政与民众生活间的隔阂,国家机器、行政体系掌握不着,更管不到法国人到底制造了哪些奶酪,怎么制造的,又进到了哪些人的肚子里。
 
法国会有那么多种奶酪,道理很简单。因为法国的奶酪保留了高度手工业特质,小型生产是大宗、主流。再者,法国奶酪绝大部分是以传统方式用生乳制造的。生乳长了细菌进行了种种化学变化,形成奶酪,这是奶酪最最基本的原理。想想看,空气里有多少种不同细菌,影响细菌和生乳产生作用的变量有多少,怎么可能算得清楚最后形成的奶酪有多少种呢?
 
法国人管不住自己的奶酪,看在美国人眼里,简直野蛮。在美国,一讲起细菌,一般人马上联想的就是肺结核和猩红热。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联邦食品药物局(FDA)就严格规定,所有的市场上贩卖的牛奶,都必须经过高温杀菌的程序。
 
FDA的规定,使得美国人不可能吃到黏黏糊糊、稠嗒嗒的生奶酪,也排除了像法国、荷兰等地产品的进口机会。于是这么几十年下来,许多美国人以为奶酪就只有那么几种,就只有那些基本、直接的味道。
 
一直到他们有机会去了欧洲,到巴黎到罗马到阿姆斯特丹,吃到了人家的奶酪。一个吃惯美国奶酪的美国人,在巴黎餐馆留下的赞叹最为经典:“我以前吃的只是奶酪,今天在这里吃到的,是卡拉丝的咏叹调。”
 
奶酪有其基本的味道,就像卡拉丝唱歌当然还是要照着谱来一样,可是在那基本味道之上,不同地窖不同木桶不同块的奶酪,却会有自己的个性。吃进嘴里时,不同元素依着不同步调从不同角度进攻你的味蕾与嗅觉细胞,时而狂暴时而轻柔,时而包围时而突袭,时而热时而冷时而凉爽,在单音当中变幻着无穷可能。
 
怎么抗拒这种诱惑?更重要的,怎么能在尝过复杂如卡拉丝咏叹调的奶酪之后,回头忍耐干净单纯得乏味的美国奶酪?可以想见,长期以来,美国有着一个口耳相传的地下奶酪管道。有人用不符FDA规定的方式做“另类奶酪”,偷偷卖给餐厅跟美食饕客。1985年,南加州出现一次一共有29人受害的生乳奶酪中毒事件。两件事在当时都构成轰动丑闻,让许多美国人“闻生乳色变”。
 
然而在报道生乳奶酪事件时,新闻媒体都忘了提一件重要事实。那就是从1948年以来,美国曾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奶酪中毒事件,其中只有一次起因于生乳奶酪,另外五次惹祸的是消毒过的牛奶制造的奶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愈来愈讲究自然生机饮食,法式烹调概念被大量引进,终于吸引了科学家们认真去看待奶酪内的细菌作用问题。科学家们暂时卸除社会的偏见,回到原点,仔细记录不同制造程序产生的菌类效果,长期试验下来,得到了意外的答案。
 
有愈来愈多的生物学家相信,生乳制造的奶酪,会比消毒牛奶做的,来得安全。关键就在于:生乳形成的是一个多元环境,各种不同菌类在这里复杂互动,彼此影响也彼此牵制。多元而混乱的环境,保证了每一种细菌、每一个元素都在拥挤的自然情况下被中和缓解了。
 
小小的奶酪,其实就牵涉到一个社会如何看待“安全”议题。我们要的“安全”,是一个无菌、单纯的环境;还是多元、拥挤、牵制的环境呢?
 
戴高乐的抱怨,归根究底是抱怨法国社会太多元化了,多元到无法以一套程序、一个原则来治理。
 
难治理又怎么样呢?难治理的法国才生产得出如卡拉丝咏叹调一般多元丰富、妙不可言的奶酪啊!
 
(节选自《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杨照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报》 (2012-01-02 B4 文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