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雨 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18 11:24:5
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在即 企业期盼标准更人性化

 
□ 雨 田
 
“2008年最后几个月,为了准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材料,我带领综合部的同事持续加班一个多月,最后能顺利拿到国家高新技术的证书实属不易,一方面因为当年高新技术认定办法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原先的高新技术企业都面临着重新认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我们公司第一次参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遭遇了认定办法的重新调整,标准比以前严格得多,而且我们收到通知的时间也比较晚,加班也就成了必然。”
 
北京易用视点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潮对公司2008年申办高新认定依然记忆犹新。不知不觉,第一批获得国家高新认定的企业,即将迎来3年后的第一次复审,易用视点马上又要准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复审材料。北京易用视点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虚拟现实产品研发、虚拟现实项目制作、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等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石景山园区。
 
有了上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夏潮已经让综合部提前做好高新认定复审的准备工作,但他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复审不同于第一次申报,一旦复审没有通过,则不再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就没法继续享受15%的税收优惠。更让夏潮揪心的是如果没有了“高新”这块招牌,也会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度,最终这个影响将体现到利润上。
 
目前,2008年首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都面临着复审,不少企业已经陆续收到高企协发送的复审通知,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对于这次的复审,企业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参与高新认定提升持续创新力
 
北京易用视点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成立之初公司员工还不到10人,之前因为企业规模比较小,一直没有参与高新认定的申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参与招投标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不少同行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且招标单位还非常认可高新技术企业这个资质。
 
2007年,夏潮就开始酝酿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的易用视点在人才结构和研发投入方面距离高新认定的标准比较远,看到高新技术企业在投标方面的优势后,夏潮下定决心让易用视点在近一两年的时间内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证书。通过融资增员,到2008年初,易用视点在硬性指标方面基本已经达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这也是其最后能通过高新认定的关键因素。
 
自从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之后,2009年开始,易用试点的业务相比上一年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一些易用视点之前想都没想过会参与投标的单位居然主动向其发送招标邀请函。正是看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这块招牌的无形宣传力,对于复审夏潮更是充满期待,希望能顺利通过,并且公司上下也在为此共同努力着。
 
“申报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更多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口碑,因为政府的认可带来的是客户的信赖。这3年来,我们企业一直坚持不懈地提升创新研发能力,虽然目前对于复审的具体要求企业还没有收到确切通知,但我们完全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在要求自己,年底的复审对企业来说就像是一场考核,因此我们充满期待。”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资质申报的潘女士说。
 
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循环水系统及水资源综合治理两大领域,是一家从事循环水系统治理及水资源综合治理等水资源节能减排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王先生是一家代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介事务公司的部门经理,他说:“高新认定对企业具有一定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的不少中小企业虽然有技术基础,但不重视知识产权的申报,而高新认定标准就有关于知识产权数量的要求,一方面可能让企业增加研发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对促进企业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硬性指标门槛高标准存行业争议
 
然而,在新的高新认定办法执行以来,企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科三环是一家集团公司,下面有众多的子公司,但每家公司主营业务方向都不一样,并且相互独立地为集团服务。这样可能会出现有些公司偏重销售,有些公司偏重研发,导致我们子公司的人才配比、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可能达不到高新认定的条件。虽然集团是高新技术企业,但下面的子公司也希望能加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只是不少硬性指标又存在冲突,可能会因为子公司没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直接影响到集团的利益。”中科三环企业发展部高级经理张先生感觉高新认定条条框框太多,对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来说缺乏一定灵活性。
 
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等5家公司发起创立的,于2000年4月20日在中国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因为集团的发展壮大,子公司的业务量也随之递增,他们希望高新认定相关指标的考核能否结合集团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否则一些服务于集团的子公司会被拒绝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门之外。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也深有同感:“高新申报的相关技术指标应该根据不同行业来制定。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很多技术指标采取的是国际性标准,但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不少企业还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最后的结果可能会造成在某一技术领域没有一家企业能达标,最后的打分也会比较难看。”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独家发起成立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有研硅股”)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直拉重掺硅单晶和区熔硅单晶的研发和生产以及相应的硅片加工业务。
 
该公司研发部经理说:“在人才比例上,我们这样的大公司反而不占据优势。比如有研硅股有时候就很难协调人才比例,因为需要大量的车间和技工,我们每年的人才比例就很难保持得那么好。研发投入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项目周期至少3年,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投入比例都不一样,体现到近3年的会计报表上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出入。”总之,肖经理希望高新标准的制定能照顾到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
 
高新技术资格的复审让相关企业又开始忙碌起来,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烦扰,小企业也有小企业的担心,但大家还是认为复审本身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提升,只是期待在细节上面更加人性化一点。
 
《科学时报》 (2011-05-21 B1 观察)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