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家安藤忠雄》,[日]安藤忠雄著,龙国英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88.00元
一开始尽是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想尝试些什么,大多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我还是赌上仅存的可能性,
在阴影中一心前进,抓住一个机会,
就继续朝下一个目标迈进……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
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
——安藤忠雄
□本报记者 杨新美
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其间并不是事事如愿,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通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在最近出版的《建筑家安藤忠雄》这本传记中,你能看到这位大师如何跨越重重困难,自学成才。
多元素混搭
学建筑设计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安藤忠雄。这位日本著名建筑师,虽然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却开创了一套崭新、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跻身设计界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在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后,安藤忠雄第一次亲自执笔写下了《建筑家安藤忠雄》这本自传。
在书中,他记录下了四十多年来,自己是如何从一名拳击手进入设计界成为一名设计师,又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上发呆或打滚、到处找空地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成为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同时,也让世人看到他所创造的清水混凝土的建筑风格的灵感之源,试图向人们解释“家”这一特殊建筑物的概念,并用言简意赅的文字阐述他对环保及环保建筑的理解;而最后,他还表达了自己对日本文化、日本精神、人生的理解。
虽然安藤忠雄在自传中谈及自己的建筑理念,但没有晦涩之感,而是趣味横生。该书的策划编辑刘立说,安藤忠雄写这本书时非常用心,他在其中刻意设计一些篇章,把经典语句放到其中,而这些语句,让读者有继续看下去的冲动。此外,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其中大部分都是经由日本著名摄影师荒木经惟之手所拍摄,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安藤忠雄本人和他的建筑。
“这本小书并非什么鸿篇巨制的成功录,倘若在中国,哪怕只一人也好,读了这本记录我磕磕绊绊、跌倒却总要爬起来的自传,而获得更多的生存勇气,那才是鄙人之大幸。”当看到安藤忠雄这番话以及那段记述了艰难曲折的成名之路的文字时,千万别误以为它仅仅是一本励志传记。刘立说,这本传记的动人之处并不只是他人生的成功秘诀,它融入了太多的东西,还传递安藤忠雄的精神和他的建筑理念。
在大家的脑海中,中信出版社依靠经管类图书标榜了自己的风格。而近几年该出版社的风向标转向了艺术设计类图书。“对中信出版社而言,艺术类书籍是一条新的产品线。这部《建筑家安藤忠雄》可以看做是中信的重头产品、开拓产品。”刘立说。在中国,很多人都是安藤忠雄的粉丝。在很多艺术活动时,可以感受到国内很多设计师对安藤忠雄是很敬仰的。于是,当他们看到这本书的台湾繁体版时,毫不犹豫地就拿下了简体版权。
刘立表示,希望这本传记的读者不仅仅是建筑家,更多的从事地产行业或所有参与到盖房子的人都能喜欢安藤忠雄的精神,能从中有所收益和借鉴,能将建筑做到极致。
汕头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靳埭强评价说,安藤忠雄传奇的学习方法对青年一代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他的设计道路发人深省。
光与影的人生
安藤忠雄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是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
他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
68年的人生光景里,他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安藤忠雄究竟是如何冲破黑暗中的那一道道影,而追逐光明?
“公元1941年生于大阪,以自学的方式学建筑,1969年设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在他的履历表上开门见山就是这一句话。的确,安藤忠雄并非是建筑设计的科班出身,而是自学成才。
在高中毕业前,安藤忠雄曾是一名职业的拳击手。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他被迫放弃上大学的念头,以打工的方式工作,并从此踏上了自学建筑设计之路。
“最痛苦的莫过于不得不一个人从头摸索该如何学、学什么。”安藤忠雄自述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开始时,他先潜入无法就读的大学,偷偷旁听建筑系的课程。同时他还四处收集、购买大学建筑系用的教科书。打工时,趁午休时间他边啃着面包边读书;晚上,他舍不得睡觉,继续翻着书看,如此一年内他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教科书。只要碰到让他感兴趣的事物,他都会想挑战看看,例如去听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函授课程,还有上设计学的夜校。
在自学摸索的日子里,安藤忠雄无意间在一家旧书店里遇见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发现,光是翻翻看看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于是开始临摹图面与设计图,“一次又一次地描绘着柯布西耶的建筑线条,几乎是到了记下所有图面的程度”。虽然看不懂解说作品的法文和英文,但他却对柯布西耶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找来了他所写的《以建筑为目标》等书的日文版,一本接着一本地读下去……
随后安藤忠雄揣着高中时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地考察游学,寻访国际名家的建筑,细心观察学习。
1969年安藤忠雄创立了自己的建筑研究所。1976年他设计出了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20世纪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设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一阵潮流。此外,他受柯布西耶的影响在建筑中非常注重实用光和影。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而安藤忠雄则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
“光与影”,那是他置身建筑世界里四十余年来,从中学习到的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建筑能为环保做的事情
随着近几年环保问题提到日程上,安藤忠雄在考虑建筑的实用意义基础之上,关注视角逐渐转移到建筑环保的问题上。如他会思考家、城市及城市里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考建筑能为环保所做的事情。
在日本,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宅里不会有空调和暖气,而是设计成一个半敞开的空间,和自然有更好的接触,自然的光会照射进来。刘立说:“安藤总是希望住在其中的人可以体会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温度,在建筑里特意设计出一个和大自然对流的部分。这个部分和中国建筑中的‘天庭’部分是非常像的。这种考虑是非常细腻的。”
选用建筑材质时,安藤忠雄使用的并不是各种昂贵的材质,而是始终坚持使用非常低廉的材料——清水混凝土。众所周知,清水混凝土的建筑风格,是安藤忠雄的设计精髓。他会直接将混凝土当做一种材质,而在其表面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作为装饰。在他看来,清水混凝土在自用住宅上,是“清心寡欲且坚强度日”的实践;用在商业建筑上,则是“端正且坚硬”;用在公共空间上,则是“应社会变化的包容力,连接时光的坚韧特质”。
“不可忘记的是,建筑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部分,在建筑领域,‘环保问题’不可能与‘技术性问题’完全切制。”安藤忠雄在书中强调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要建筑合理、符合经济效益,且更重要的是舒适的建筑。但是,闷在封闭的不透气的室内,和住在多少有些不便却可以仰望天空自然呼吸的庭院里,两相比较,到底哪种比较“舒适”呢?生活在里面的人最有发言权。如果更深一层去思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问题,建筑的可能性便会增加,变得更加自由吧!
《科学时报》 (2011-05-12 B4 精神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