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张建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24 6:32:38
旧梦追忆,人文表达

 
《手写情书》,肖湘晖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25.00元
 
□张建安
 
作为“70后”,肖湘晖已不再年轻,年少轻狂的时代在如今成熟理性的观照下,除了拂袖轻笑,还有深深的怀念!《手写情书》既可以理解为湘晖对自己青葱岁月的“风雅”回望,也可以理解为他“文学梦”的现实还原。
 
我们都有过美好的年轻时代,记忆那些以梦为马的青葱岁月,也许有些青涩、有些迷惘、有些笨拙,但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湘晖以文学的形式来装扮自己的业余生活。读湘晖的作品,像是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轻快地遨游,又像聆听一首首抑扬顿挫、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动人乐章,沁人心脾。
 
肖湘晖的文章大多篇幅短小,耐人寻味。字里行间不仅流动着诗意的情感,而且洋溢着较深刻的理趣。他特别善于营造富有意蕴的形象,运用意象的叠加、动与静的变换、色彩的对照、烘托奇美的艺术境界,铺染出或柔美或纯净或雄浑的文学意境。我读他的文字,不能赶速度,每次读二三篇或三五篇,就要放下来琢磨一下、静思一下,这样也就读出些味道来。诸如“今夜,听听这冷雨,忆忆这清明,任你是何等英雄豪杰,亦只能点烟为香,以梦为马,遥望远隔天涯的故园,轻轻叹一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泪雨清明》)作家在此将人生缩小,把功名看淡。
 
在《一些日子》里,作者感怀“因为出游,因为阅读,让我能够分享沈从文先生在湘西的那些日子和心情”。相信“人的一生之中,能和心爱的人,一同走过美好的山水风物,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旅途,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温暖,而有意义”。还有,他回忆自己的童年虽物质贫乏,却能在那年月特有的游戏中寻找到快乐。反思儿子的成长问题:“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物质上的要求,都会得到父母亲朋尽可能的满足。可是我发现,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游戏可玩——我们的孩子们怎样学会与他人一起做游戏?”这样的文字,人们喜欢以“闲适小品文”名之。正如周作人有言:“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要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日,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必要的。”
 
肖湘晖的文字纯粹、雅致和优美,在当今喧哗、浮躁、世俗的时代读这样的文字,犹如在漫漫黄沙中找到了一眼清泉,叫人惊喜和怜爱!阅读中,我还能不时感受到一种高贵“静穆”、“澄明”之美。《边城之夜》写得从容、平和、超脱,“四周一片静,远处隐隐传来晚归的山民唱着低婉的歌谣,听不清楚歌词,却别有一番意趣。推开窗,可以看到清水河上游零星的渔火,河风吹过,不知今夕何夕。一切宛若梦中,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遥远。时间仿佛静止,几百年来的岁月在茶峒镇根本不曾流逝——流逝的是我们不再年轻的心情”。这诗化的文字,显然得力于他早年的诗歌训练。记人的一组文章也写得很好。无论是在北京漂泊奋斗的朋友,还是写短信的“红颜”,或是写诗的书店小老板,记人叙事,几笔勾画就形象生动!《清亮的月光》回忆小男孩与小女孩的童年时代那样一段两小无猜的美好时光,叫人唏嘘,令人感喟!
 
肖湘晖虽身在仕途,但性本善良,不为世风所染,大约也是因文学的熏陶与浸润之故,他能够保持文心的纯洁,始终具有人文意识、悲悯情怀和体恤心态,这种道德文章的建构,正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协同和谐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感于此,写下以上文字,算表达对朋友的敬意。
 
《科学时报》 (2011-3-24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