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思玮 王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4-16 0:40:23
健康需要粮油行业护航

 

本期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秀林
 
采访者:张思玮 王璐
 
“近些年来,粮油加工行业从过去只是对量的满足到现在对质的追求,整体上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不过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粮油产品深加工之路,尤其是如何通过粮油产品来改善公众营养和健康状况。”近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吴秀林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粮油加工产业曾被喻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
 
有喜也有忧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落后,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粮油加工企业屈指可数。“那时候,很多人还不能接受花几十万元购买一个国外的大型粮油加工设备。”吴秀林说。
 
不过,这种家庭小作坊式的粮油加工行业从“七五”时期开始得到了改观,一些稍大的企业开始引进国外粮油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使得我国的米、面、油加工由粗加工转向了精加工。
 
“现在,我国的粮油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前列。我们的碾米、制粉和油脂制备工艺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外先进水平,加工设备也完成了更新换代,实现了国产化,改变了过去主要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有些设备甚至出口到海外。”吴秀林对改革开放后粮油加工行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据200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为8546个。(编者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是指:大米加工厂日处理稻谷加工能力、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日处理油料加工能力均在30吨以上〈含30吨〉,小麦粉加工厂日处理小麦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含50吨〉。其中,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72个。
 
“应该说我们的粮油加工行业已经迈入了规模化、集约化,与此同时粮油市场的细分化、专业化的程度也得到了提高。”吴秀林说。
 
过去我国的粮油市场大多以标准粉、标二米和二级油为主,而如今,当我们走进超市时,可以发现各种等级的米面油琳琅满目,如麦心粉、免淘米、浓香花生油、生态稻等。
 
不过,吴秀林提醒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现存的问题。
 
“产能过剩、开工率较低、利润空间不大”这3组词语是吴秀林形容当前粮油加工行业存在的问题。他以大米加工企业为例,目前我国的大米加工厂的开工率不到35%,大米在市场上的平均利润低于4%,这导致很多企业都处于以销定产的局面。”
 
吴秀林认为,基于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粮油在国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粮油加工不可能再成为暴利的行业。在近几年内,粮油加工行业可能会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走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细分化的道路将是粮油加工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因为现代社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的局面,粮油企业应该注重解决“吃好”的问题。“把一些科技元素融入到粮油加工过程之中,生产的产品应更加符合人体的需要。”
 
主食营养强化须加强
 
“总体上来看,我国粮油产品大部分是比较安全的,卫生条件是有保障的,出现问题的产品多集中在不成规模的小作坊里。”吴秀林对粮油产品的安全性没有太多的质疑,而是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过精过细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许多消费者在粮油食用上还存在着认识误区,盲目追求过精过细、色泽美味,而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生产中过度精炼,造成大量营养成分的流失。其实,稻米的谷壳和小麦的麸皮上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但遗憾的是由于过度加工,这些营养成分流失严重,有的在成品粮油中的含量已微乎其微。
 
粮油产品的这种过度加工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我们发现共有3次提到了“营养强化”这一概念。根据我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精神,也提到了要纠正对面粉加工的过精过细。
 
吴秀林指出,如果长期食用过精过细的粮油,人很容易患上“隐性饥饿”。所谓的隐性饥饿是指人体铁、碘、维生素A、叶酸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而微量元素的缺乏,将会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中老年人很容易因此引起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种营养不均衡还会影响到GDP的增长,据世界银行的一项估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劳动力损失约占GDP的3%~5%。
 
“注重并推广主食营养强化是应该引起我们每个人关注的。”吴秀林强调说,通俗地理解“主食营养强化”是指把在米面油等加工过程中损失的营养,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把流失的营养成分回填到米面油中的过程。
 
根据卫生部的中国营养状况调查,中国人由于膳食习惯造成的营养素缺乏主要是铁、锌、钙和B组维生素。这些营养素是人体重要的酶和介质,如果这些营养素缺乏就会造成人体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人体机能性病变。现在普遍发生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无不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有关。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曾经对北京奥运会中所有冠军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田径奖牌获得者来自主食营养强化的国家。其实,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注重主食营养强化,有些国家甚至用法律的条文加以强制推行。而在我国公众对其了解的程度并不高。
 
“主食营养强化非但不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食物的口感,并且还具有与保健品相比价格低廉、适合人群广等优点。”吴秀林说。
 
在中国粮油学会提出的“我国粮油中长期(到2020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中,也专门提到了为适应粮食安全性的要求和世界食物消费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的趋势,将重点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开发、油脂中强化VA,VE的研究、粮油食品品质改良剂的开发等方面研究。
 
制定标准是为了健康
 
“粮油标准的制定最终目的在于保证国民的健康。在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营养缺乏与不良在相当范围内存在,即便是东部发达地区,也存在着营养失衡的问题。”当记者谈到粮油标准的制定与公众健康之间关系的时候,吴秀林作出上述回答。
 
通常认为改善公众营养有三条途径,即合理膳食、食物强化和营养素补充。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食物多样化应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通过食物和补充剂来摄取。
 
“所以,在食物中添加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改善我国公众营养状况的切入点,将有意想不到的收益。”吴秀林说。
 
《美国医学学会杂志》也曾指出,人如果经常摄入身体所需的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成分,能够有效地对抗癌症、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等。同时,食物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还能延缓衰老,影响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
 
而目前我国的粮油行业大多沿用着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大多属于概括性指标,内容上也明显带有当时体制的成分,虽然也能够比较科学地描述,但是缺乏必要的微量营养分析指标。
 
近几年,两会期间都有代表提出对粮油营养强化进行立法。不过,吴秀林认为,考虑到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膳食的多元化、南北东西差异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还不宜出台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
 
他举例说,四川、湖南爱吃辣椒,如果此时在营养中强化“铁”元素的摄入量过多,那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吴秀林建议一些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尝试制定出地区性的粮油产品标准,以提升当地民众对营养元素的摄取量。
 
《科学时报》 (2010-4-16 B1 科学与健康周刊)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