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铁铮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18 9:14:50
“反看红楼”的别样风景

《反看红楼梦》,宗春启著,同心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价:34.00元

□铁铮
 
身为北京市记协常务副主席和资深编辑,宗春启送给我的不是新闻论著,也非佳作精选,而是一本研究《红楼梦》的专著——《反看红楼梦》。
 
书谁都能看,也都能评说。对《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是如此。宗春启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看了、评了、说了,而且是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反看红楼梦”,令人眼前一亮。
 
一千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千个“红楼梦”。《红楼梦》成书200余年来,关于该书主题命意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宗春启“反看”之后,则品出了另一番味道。仅从书名上看,就知道他不是在给已经很热的红学凑热闹,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部不知被人解读过多少遍的名著。果然,书中处处呈现出与以往的《红楼梦》评说不同的观点。
 
宗春启坚信,有些中国的古典小说是要反着读的。《水浒》,正着读是一部诲盗之书,反着读方看出是一部警世之书;《金瓶梅》,正着读是一部诲淫之书,反着读方看出它是一部诫人之书。如果像我等这样只看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繁华热闹,而看不到贵族子弟终于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致家族败落的悲惨结局,便没能了解作者著书的深意。
 
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必须要反着读的小说。这既不是标新立异,也非故作惊人之态。反着读,本来就是曹雪芹要求的。只有反着读,方知宝玉是反面教员;反着读,方能理解作者本意,方看出作者用心良苦。反着读,方知《红楼梦》是部什么书。
 
他将《红楼梦》反着读了若干遍后,发现此前被一些专家误导,对此书的理解和印象大多是错的。他认为,此书并非什么政治小说,也跟清宫秘史无任何瓜葛,跟“资本主义”萌芽更是毫不相干。它不过是一个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的忏悔录。
 
他把自己反看的心得如实地写了出来,而不怕被人拍砖:红楼梦与清初政治无关;红楼梦里没有秘史;曹雪芹既不反满也不反帝;贾宝玉不是叛逆者,是同性恋;黛玉不可爱,宝钗本无情。红楼梦不是曹家事,宝玉也非曹雪芹……
 
贾宝玉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自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没人说他是反面典型。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贾宝玉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一句话,是他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
 
但宗春启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贾宝玉本是作者批评的对象。“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是赞美之词。
 
宗春启指出,作者之所以不厌琐碎、不厌细腻地讲述贾宝玉的故事,目的是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告诫读者,如果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文章,甘心做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废人,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
 
在红学研究领域,宗春启只能算得上是个后来人。他不指望有多少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只是认为:对于《红楼梦》,这些话应该有人来说。 难得的是,他说的话均有红楼梦书中的具体依据来论证,有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还评点了前人的一些研究。他喜欢在表象的背后找出本原的存在,而不被作者的幻象所局限和迷惑。由于反着读,他对红楼梦人物和内容的理解既使人感到新奇,又言之成理,而不是牵强附会、强加于人。
 
宗春启用一些新闻的手法来记录反看《红楼梦》的心得,读起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文不求正襟危坐,谈吐亦天马行空,不为陈习所累。”孙郁在序中的评价是贴切的。他的书中,语言轻松活泼,句子短小精悍,文字富有感染力。既有原文的考证,又有自己的阐述。我这个外行读起来亦觉饶有兴趣,毫不费力。
 
或许有些人对这些观点不以为然。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从这本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听到别样的声音,品味到别样的滋味。这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是弥足珍贵的吗?
 
《科学时报》 (2010-3-18 B4 精神 生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